[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浮体配套凸形密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1067.7 | 申请日: | 2015-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2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莫海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绿洲惠康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40 | 分类号: | A61M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6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使用 自动 输液 器浮体 配套 密封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尤其是一种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浮体配套凸形密封圈。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广使用普通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临床输液中对防止交叉感染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普通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输液完成或输液组交替时,空气容易进入输液软管内,如果处理不及时,空气输入人体将会对病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也加重了医务人员的护理工作强度,容易造成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因此人们期望有一个更安全更有效地好产品,使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用的放心、用的安全;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如提出了一些技术方案如:
中国专利号为“2003260844.6”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输液器:该输液器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中的静脉输液;该输液器由插瓶针,软管,流量调节器,药液过滤器,静脉输液针,滴斗及安全机构组成,其中安全机构包括有直接设在滴斗底部的上下环状垫片,及设在两垫片之间可封住下环状垫片中间通孔的浮球。
中国专利号“200320129365.1”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保压输液器,该输液器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中的静脉输液;该输液器由插瓶针,软管,流量调节器,药液过滤器,静脉输液针,滴斗及安全机构组成,其中安全机构包括有酒斗低部有一个凸起的药液入口通道,滴斗中下部有一限位件,在其中间有一浮体,浮体内嵌有一乳胶和其它软材料制成的膜片。
中国专利号“200580030194.9”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安全输液器,该输液器包括依序设置的插瓶针、滴斗、软管、药液过滤器及静脉输液针;在软管外设置有用于控制流量的流量调节器,其中,在所述滴斗内和/或滴斗与软管之间至少设置一安全机构,在输液将近结束时,该安全机构阻止空气进入患者体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器可借助于安全机构中的浮体自动封闭输液管路,防止空气气泡进入患者静脉。
上述专利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一是浮体与滴斗底部的药液出口或壳体底部的药液出口之间的密封都是依靠密封膜片在平面进行接触进行密封,浮体在壳体自由动作,在需密封时位置不确定,常因震动摇晃导致密封可靠性不高;二是浮体与滴斗底部的药液出口配合密封处的精度要求高,现有的生产工艺很难达到完全密封的要求,导致密封可靠性不高,安全低;三是是由于密封膜片为实现有效包裹密封出口部所以必须设计得较薄,使得实践中因药液的出口部的突出端容易刺穿薄膜片,导致不能密封;凸形密封圈作为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密封安全控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浮体的密封作用,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浮体配套凸形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浮体配套凸形密封圈,它由密封膜面1、垫圈圆周面2、限位圈3三个部分组成;凸形密封圈是朝向上方向安装;密封膜面1是凸形硅胶垫圈顶部的平面;垫圈圆周面2是凸形硅胶垫圈经纬周的圆面;限位圈3设在凸形硅胶垫圈下部,比凸形硅胶垫圈上部稍厚。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浮体与凸形硅胶垫圈之间留一空间,用于防止凸形硅胶垫圈安装时密封膜面与浮体的底面完全贴合的功能,设有限位圈3;限位圈3设在凸形硅胶垫圈下部。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现了其发明目的,该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浮体配套凸形密封圈,是在浮体底部嵌入该凸形硅胶垫圈,硅胶垫圈的柔韧性和吸附性使其具有优良的密封作用,凸形硅胶垫圈与浮体底部凹形孔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凹形堵塞平面,凹形堵塞平面与出液内管形状相配合,利用滴壶内下部药液重力作用产生的负压能防止药液下流,阻止空气的进入,达到自动止液的效果,是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的重要部件。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标记3-1采用半圆形限位圈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见说明书最后一页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绿洲惠康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绿洲惠康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10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