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蓄电池热插拔及防反接的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90318.X | 申请日: | 2015-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7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姚晓武;张昌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蓄电池 热插拔 反接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蓄电池热插拔及防反接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蓄电池已经被广泛的利用到电动车,电动车上作为动力的能源提供,而与之相关配套的充电机也被广泛使用,充电机端口一般都安装有输出电解电容作为滤波装置,在充电机连接蓄电池的瞬间,由于充电机尚未启动工作,输出电解电容电压为零,这样会和蓄电池存在一个很大的压差,这将导致充电机连接蓄电池的瞬间会有一个很大的冲击电流,充电机和蓄电池连接的接插端子会出现火花,时间一久连接端子将会氧化,接触电阻变大导致发热。由于蓄电池的内阻很小,储存的能量较大,尤其是大功率的动力蓄电池,当充电机和蓄电池连接的正负极性接反的时候,将会出现设备的严重损坏,轻者直接烧毁充电机输出端,重则出现蓄电池爆炸,因此蓄电池防反接装置就非常重要了。针对上述问题,目前现有的解决方案有:一、在充电输出回路中串联二极管,这种电路简洁,二极管可以阻挡蓄电池的电流向充电机中的电容充电,充电机在热拔插的时候不会有冲击电流,避免了火花的产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但是这种电路存在以下问题:1.二极管的导通压降都在0.7V以上,因此当充电机输出电流较大的时候,这种电路就非常的不合适,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这种电路虽然解决了充电机热拔插问题,但是不具备蓄电池防反接功能。二、在充电输出回路中串联继电器控电路,这种电路很好的解决了热拔插带来的系列问题,也很好的解决了蓄电池反接问题,但是这种电路也存在以下问题:1.面对目前的超大功率的充电机,尤其是低压大电流输出的充电机,这种大功率的继电器价格昂贵,市场上比较的稀少。2.这种大功率继电器体积比较大相对来说比较的占用空间,面对目前高功率密度的要求,显然很不适合。三、在输出回路中串联一个功率MOS做开关,这种电路解决了上述2种方案的的缺点,但是MOS管有寄生体二极管的存在,当蓄电池反接的时候,虽然MOS驱动关闭,但是电流会从MOS的体二极管构成一个回路从而烧毁蓄电池和充电机,将MOS管串联到蓄电池负极回路中,这就解法解决了蓄电池的接反问题,但是由于MOS的寄生体二极管的存在热拔插问题依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安全稳定、成本低、占用空间小且充电效果好的适用于蓄电池热插拔及防反接的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蓄电池热插拔及防反接的充电装置,包括可搭接到蓄电池两端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可并联至蓄电池正负极两端的且相互串联的用于电连接至蓄电池的正极端的第三检测电阻和用于电连接至蓄电池的负极端且接地的第四检测电阻,所述第三检测电阻和第四检测电阻之间的串联端电连接至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电连接至串联着的第一检测电阻和第二检测电阻之间的串联端,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电连接至一电解电容的且用于电连接至蓄电池正极端的正极端,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电连接至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同时电连接至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端和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用于电连接至蓄电池负极端的源极上并联有串联着的二极管和限流电阻,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内均具有寄生二极管,第二MOS管的寄生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朝向电解电容的负极端且与二极管的导通方向相反,第一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和二极管的导通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03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