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梁起重机用全驱动无端梁电动小车葫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0047.8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3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管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0 | 分类号: | B66C11/00;B66C11/20;B66D1/54;B66D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400 河南省新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机 驱动 无端 电动 小车 葫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小车葫芦结构,属于起重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梁起重机用全驱动无端梁电动小车葫芦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近些年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起重机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用起重机起重的起吊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对于大型起重场合而言,为了节省起重机的安装时间,提高起重机的工作效率,需要将起重机小车在地面安装好后再安装至起重机的行走梁上;然而,现在我国市面上用于大型起重场合的起重机电动小车框架的安装比较繁琐,而且在起吊重物时的承压强度不够,这种情况很容出现起重机小车翻车或者坠落的情况,从而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生安全和经济财产的损失;而且当减速机与卷绳筒或者减速机与起升电机的连接出现故障时,卷绳筒很容易在起吊物的重力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发生起重物坠落的危险,造成人身财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易于维修、方便固定、结构简单的双梁起重机用全驱动无端梁电动小车葫芦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梁起重机用全驱动无端梁电动小车葫芦结构,它包括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上侧面的左部设置有减速机,所述的减速机的右侧的上部连接有起升电机,减速机的右侧的下部连接有卷绳筒,所述的卷绳筒的另一端通过轴连接有制动盘,所述的制动盘的一侧设置有制动器;支撑板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梁,所述的支撑梁的上端面设置有主动轮,所述的主动轮连接有减速电机,支撑梁的下端面设置有从动轮;支撑梁的一侧设置有横梁A,所述的横梁A的下侧设置有横梁B,所述的横梁B的下侧设置有横梁C,横梁A与横梁B之间设置有连接梁A,横梁B与横梁C之间对称的设置有连接梁B,所述的连接梁B的一侧固定有导绳轮。
所述的支撑板的下侧面的上部和下部设置有加强板。
所述的制动器为盘式制动器。
所述的连接梁A的数量至少为1个。
所述的横梁A与横梁B的间距小于横梁B与横梁C的间距。
所述的支撑梁以及主动轮的数量均为2个,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并且与主动轮相连的减速电机也为2个,2个减速电机同步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支撑板用于固定减速机、起升电机以及卷绳筒,支撑板额下侧对称的设置的两个支撑梁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而且主动轮和行走轮固定于支撑梁的两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主动轮均连接有减速电机,从而提升了小车的水平运送能力,提高了小车的工作效率,两个减速电机为同步运行电机,两个减速电机同时运行时,可以运送大负荷的起吊物;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称重能力,支撑板的下侧面设置了横梁A、横梁B、横梁C、连接梁A以及连接梁B,并且在支撑板和横梁A、横梁C上设置了加强板;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到绳轮用于引导卷绳筒上的吊绳,防止吊绳在起吊重物过程中发生打结、与支撑板发生摩擦而造成机械性损伤;本实用新型的卷绳筒通过轴连接有制动盘,制动盘的外边缘设置有制动器,当起升电机停止运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卷绳筒与减速机或者减速机与起升电机的连接发生故障,卷绳筒在起重物的重力作用下运转而发生起重物的坠落;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安装、易于维修、方便固定、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梁起重机用全驱动无端梁电动小车葫芦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梁起重机用全驱动无端梁电动小车葫芦结构的仰视图。
图中:1、支撑板2、减速机3、起升电机4、卷绳筒5、制动盘6、制动器7、支撑梁8、主动轮9、减速电机10、从动轮11、横梁A12、横梁B13、横梁C14、连接梁A15、连接梁B16、导绳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900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