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管式废热锅炉的双头加厚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8284.0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3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付彬;付雍;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海德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9/18 | 分类号: | F22B9/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陈家辉 |
地址: | 401221 重庆市长寿区经***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管式废热 锅炉 加厚 接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管式废热锅炉组件,具体涉及一种火管式废热锅炉的双头加厚接管。
背景技术
废热锅炉(又称热回收锅炉)是利用燃烧或化学程序尾气的废热为热源,以产生蒸汽的设备。按对流式分类,废热锅炉分为火管式和水管式两种。
火管废热锅炉是高温气体在炉管内流动,沸水在管壁受热,变为汽水混合物。火管废热锅炉结构简单,因壳体承受蒸气压力,适用于生产压力不高的蒸汽。水管废热锅炉是沸水流过管内,高温气体流经管外。因锅炉壳体不承受蒸气压力,适用于生产高压蒸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203115941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火管式废热锅炉的双头加厚接管(如图4所示),包括管体100,所述的管体10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为装配连接位,所述的管体的中端设有加厚层200,所述的加厚层与装配连接位通过倾斜边30相连接,所述的装配连接位、加厚层、倾斜边与管体呈一体化分布。
上述专利通过加厚层来提高管体的强度,从而承受蒸气高压;而为了节约材料,所述加厚层与管体之间留设间隙,所述加厚层所能提高的管体强度有限,而且倾斜边为实体构造,构成了管体内外流体热交换的热阻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火管式废热锅炉的双头加厚接管,能够增强管体强度,减少加厚层与装配连接位之间的热阻隔。
本方案中的火管式废热锅炉的双头加厚接管,包括管体以及设于管体中端的加厚层,管体的两端分别为装配连接位,所述加厚层与管体之间设有支撑件,所述加厚层与装配连接位之间设有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均卡套在管体上,所述加厚层与第一支撑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之间还设有一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支撑杆来增强加厚层与管体之间的连接,如果加厚层受压可以传导至管体(反之,也能将管体承受的压力传导至加厚层),则管体与加厚层一同承受压力,抗压能力增强;如果不设置支撑杆,则在力学分析上,加厚层与管体彼此孤立,管体与加厚层分别承受来自管内、外的压力,很有可能其中一个单独破裂,另一个也会随即受损。
2、在原有的倾斜边的区域设置两个支撑环,其中第一支撑环用于与加厚层固定,成为加厚层的支撑点;在两个支撑环之间设置连接杆,用于增强两个支撑环的连接强度;第一、二支撑环共同形成装配连接位与加厚层之间的分界,而且第一、二支撑环之间的管体是暴露在外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此处管体内外的热阻隔较小。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其固定在第一支撑环上的一端为第一端,连接杆其固定在第二支撑环上的一端为第二端,第一端的宽度为第二端的两倍。
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环固定(第一支撑环与加厚层固定),第二端与第二支撑环固定(第二支撑环除卡套在管体外,没有其他加固物连接),由此可知,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稳定。所以将第一端加宽,用以稳固第一支撑环、连接杆与第二支撑环三者所形成一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与管体之间也设有支撑杆。
为了避免连接杆受高压而破损,特在连接杆与管体之间设置支撑杆。
进一步,所述加厚层表面电镀有一层铜锡合金耐磨层。
为了增强加厚层的耐磨性,特在加厚层表面电镀一层铜锡合金耐磨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火管式废热锅炉的双头加厚接管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半剖示意图。
图3为图2的I-I剖视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双头加厚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管体100、加厚层200、倾斜边30、环形支撑件S、第一支撑环312、第二支撑环311、连接杆320、过渡段30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火管式废热锅炉的双头加厚接管,包括管体100以及设于管体100中端的加厚层200,管体100的两端分别为装配连接位(图1仅绘出了一端的结构),
所述加厚层200与装配连接位之间依次设有第一支撑环312与第二支撑环311;第一支撑环312与第二支撑环311之间成为加厚层200与装配连接位的过渡段300。第一支撑环312与第二支撑环311均卡套在管体10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海德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海德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82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铁芯的拼片结构
- 下一篇:编织袋内部涂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