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能迂回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8048.9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3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付彬;付雍;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海德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18;H05B6/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陈家辉 |
地址: | 401221 重庆市长寿区经***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能 迂回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能热交换器,具体涉及一种电磁能迂回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因为是铁制容器自身发热,所以热转化率特别高,最高可达到95%。
目前电磁加热技术多用于电磁炉,电磁灶等厨房用具中,尚未见到电磁加热技术应用于日常热水供应中的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电磁能迂回热交换器,实现对于水流的快速加热,以满足日常的热水供应需求。
本方案中的电磁能迂回热交换器,包括通入管、流出管以及连通通入管与流出管的一组加热管;所述通入管与流出管均为盲管,即一管口封闭,另一管口用于外接;各加热管为铁质加热管,而且加热管的两管口分别设于通入管与流出管的侧壁上,所述加热管外表面缠绕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与市电相连。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中的通入管与流出管分别外接现有供水管路的冷水供水管与热水传送管。在水泵或其他动力机构的作用下,冷水会先进入到本实用新型的通入管中,然后经由一组加热管汇集至流出管,此时的水流受电磁线圈作用已成为热水,该热水最终经流出管流至热水传送管中,成为供日常使用的热水。
2、由于日常使用的热水,水温要求一般在40~50度之间,与厨房用具的加热要求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加热需求明显要低。因此电磁线圈与市电相连,就可以产生足够电磁能用于加热,而不必添加额外的变频变伏模块。
3、在通入管与流出管之间设置一组加热管,这样设置是将成股水流分成多个细流进行加热,有助于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通入管横断面为矩形,所述通入管侧壁设有一组与加热管对接的条形孔,所述加热管均是与所述条形孔形状对应的条形管,通入管通过一对接管实现外接。
进一步,所述流出管横断面为圆形,所述流出管侧壁设有一组与加热管对接的条形孔,所述加热管均是与所述条形孔形状对应的条形管,流出管通过一对接管实现外接。
将加热管设为条形管,是对水流截面宽度的限制,一般水流截面宽度越窄,流速也会越慢,这样可以延长水流在加热管内的滞留时间,达到充分加热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通入管与流出管的形状构造相同。
通入管、流出管的横断面可以一致,也可以相异,可以都是矩形也可以都是圆形。横断面设为矩形,便于与加热管对接;横断面设为圆形,虽然不便于加热管对接(条形孔较为异形),但在横断面宽度一致的情况下,占用空间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能迂回热交换器实施例一中通入管的分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能迂回热交换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磁能迂回热交换器实施例二中通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通入管10、左盖板13、上罩盖12、下盖板11、右盖板14、对接管43、管身41、条形孔41c、左端口42、加热管32、电磁线圈34、热水传送管36、冷水供水管31、对接管一端43b、对接管另一端43a、对接管中段43c。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电磁能迂回热交换器,包括通入管10、流出管以及连通通入管10与流出管的一组加热管32;其中通入管10为六面体结构,包括左盖板13、下盖板11、上罩盖12与右盖板14,其中上罩盖12包括三个面板。所述右盖板14上连接有对接管6。所述下盖板11上设有一组条形孔41c。通入管10的横断面为矩形。
如图2所示,所述通入管10与流出管的形状构造一致;通入管10与流出管之间设有连通两者条形孔41c的加热管32,所述加热管32为铁质加热管32。图2采用简略画法,实际上所述通入管10与流出管之间至少应设有十二个加热管32。所述加热管32外表面缠绕有电磁线圈34,所述电磁线圈34与市电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海德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海德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80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暖炉
- 下一篇:一种热水增容恒温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