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款高铁无砟双轨铺设多功能智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4934.4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9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心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德令 |
主分类号: | E01B29/05 | 分类号: | E01B29/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0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款 高铁无砟 双轨 铺设 多功能 智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轨距自动调整控制在标准轨距公差内状态锁紧,自动把四弹条从初始状态推到把两铁轨压着位置,自动完成四弹条道钉按规定力矩拧紧,智能车自动步进定位,互联网+数据记录分析的数据云库装置,本发明多功能智能车方案属于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世界各国进入高速铁路后,无砟混凝土轨枕替代了木枕,各国都采用了弹条道钉螺栓压紧钢轨方式,刚开始人工用长柄搬手来回旋转搬动拧紧道钉螺母,拧紧力矩设计应用力矩搬手但嫌工作效率低,不愿使用,还是长柄搬手由操作者人为感觉吧。过后改为人力推动柴油机小车,用机械液压动力装置来拧紧或拆卸道钉螺母;总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拧紧或拆卸道钉螺母方式做过多次改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本领域装置品种结构方式较多!有发明者创造名称为“弹条扣件机”,公告号CN202148474U,公告日2012.02.22,本机限使用弹条Ⅱ、Ⅲ号扣件。又还有发明者创造名称“弹条扣件机的行走机构和支架的连接结构”,公告号CN202744911U,公告日2013.02.20,本机限使用弹条Ⅰ号扣件。总之上面各款式弹条扣件机都存在效率低,功能少,使用不方便,都不能满足现代高速铁路建设需要。
在已投入运营铁路轨道中,这些“弹条扣件机”只限用于维护检查,每个螺栓拧紧用一百多牛.米力矩,发动机功率较小,工作速度很漫,操作费时费力,螺帽套筒找点要用脚去邦扶,工作效率很低;又因无力矩传感器,拧紧力矩大小不知道,无数据指示参考。
新建铁路无砟轨道CRTSⅢ的铺设,高铁水泥轨枕铺设定为标准,执行现工艺要求道钉要多次拧紧拆卸才能完成,目前业界由于各工种交叉,工艺制定重复,各工种操作工人只管轨道弹条道钉螺母拧紧,不管轨距、拧紧力矩是否在标准公差要求内?或者道钉螺母拧紧后轨距反弹是否有变动?只有专职轨距检测人员测试时才能发现轨距标准尺寸超差否?后方才反工补救,这种工艺规程各管各,重复劳动,费时费工,其原因就是无弹条螺栓自动拧紧时轨距校正锁定在标准距离这种一气呵成的专用设备。
目前我国中铁各局无砟水泥轨枕均为工厂标准化生产,无砟水泥轨枕出厂前才将弹条安放在待装置位置,待无砟水泥轨枕运到工地安装调整好后再把铁轨放入轨枕槽内,再由人工把弹条推进工作位置再把铁轨压着再拧紧弹条扣件螺栓,这种安装过程加重了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工期时间,这样的施工方法费工费力费时。
经对中铁各局系统、业界调查和专利查清,目前高铁系统轨道扣件弹条道钉螺母拧紧力矩抽测,数据未录入,多工种的人为分割,各唱各的戏,调试拆装多次重复,一个可能造成螺栓、螺母的螺纹受损、影响行车安全;二是这种人为分割造成工期的延长和施工现场混乱,因此有必要尽快催生出一种轨距自动锁定、自动行走步进、弹条螺栓拧紧自动装拆的专用设备降生,为现代高铁建设服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面各款“弹条扣件拧紧机”不足和缺点,解决高铁施工现场急需的一款无砟双轨铺设时能自动精确锁定轨距,自动将四弹条推到位,自动将四弹条螺栓拧紧或拆卸,自动使该车步进,机车能上下轨道,并将步进距离、轨距、扭矩等参数与各轨枕板出厂编号一一对应存盘建立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数据云系统联网,技术领导层隨时可调出工程质量统计报告有关资料的装置;本发明按上所述技术要求设计着手,实施研发这款“一款高铁无砟双轨铺设多功能智能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为了实现上列各款目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一款高铁无砟双轨铺设多功能智能车”,包括四弹条螺栓拧紧拆卸装置(1)、四弹条扣件自动推到位装置(2)、智能车自动步进装置(3)、标准轨距定位校正锁紧装置(4)、智能车上下轨装置(5)、测量分析记录联网装置(6)、智能车中心处理决策模块(7);本智能车各装置位置及连接关係特征如图8所示:即先在车头前下方的左右侧固定设置安装两弹条自动推到位装置(2),再将四弹条螺栓拧紧折卸装置(1)插入左右弹条自动推到位装置本体(2.8)四孔中,並相固定为整体;再在车身中部安装底盘(3.5)下方固定安装智能车自动步进装置(3),然后再将智能车上下轨道装置(5)安装到车身中部下方,固定到安装底盘(3.5)下面;最后将智能车中心处理決策模块(7)安装到智能车车身中部位置安装底盘(3.5)上面並将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德令,未经胡德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49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口杯盖
- 下一篇:一种纸幅厚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