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大粒径混凝土试件转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4367.2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1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昌;王叶勇;李博博;李峰;徐丰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25/00 | 分类号: | B66C25/00;B62B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崔建中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大 粒径 混凝土 转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大粒径混凝土试件起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大粒径混凝土试件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混凝土技术不断发展,超大粒径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大坝、边坡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施工工程。超大粒径混凝土试验检测工作量也随之进一步加大。超大粒径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中粗骨料最大粒径为80-120mm的混凝土。对于这种混凝土,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反应出混凝土本身的机械强度值,这就需要原尺寸的混凝土试模,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所需的混凝土试模尺寸不得低于3~5倍骨料最大粒径,一般情况下,采用300mm×300mm×300mm、450mm×450mm×450mm或其他满足要求的大尺寸混凝土试模。若混凝土试件重量超过65kg,靠人工起重和转运效率低。目前没有专门用于原尺寸超大粒径混凝土试件的起重和转运装置,各大科研院所及试验检测机构在实施超大粒径混凝土试件的检测工作时,都靠人力搬运。对于这种超大粒径混凝土试件,在人力搬运过程中,容易对试件造成一定的损伤,而且对搬运工人和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也没有充分的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大粒径混凝土试件转移装置,采用本装置能够有效快速地起重和转运超大尺寸混凝土试件,大大降低了人力投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大粒径混凝土试件转移装置,包括起重部和提取部,起重部结构为:基座上固定承力竖轴,承力竖轴上端设置有绕承力竖轴轴向转动的内钢管,内钢管固定连接悬臂梁,悬臂梁上设置有若干挂件;提取部结构为:方筒的侧面上端均开有矩形凹槽,在矩形凹槽两侧固定有支撑耳朵,支撑耳朵上活动设置有L形配件,L形配件一边水平朝向,另一边竖直朝向,在L形配件转动时,其竖直朝向的一边能通过方筒的矩形凹槽进出方筒,L形配件水平朝向一边通过绳索连接到挂件。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L形配件与支撑耳朵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还设置有转运部,所述转运部的结构为:包括1个方形的平板,所述平板下部设置有运动轮,平板侧面固定有推手。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承力竖轴长1850mm,所述方筒长、宽、高分别为330mm、330mm、240mm,所述平板长900mm,宽3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起重搬运效果好、易于操作、实用性强、安全可靠;2)解决超大粒径混凝土试件的起重转运;3)减少劳动力,大大节约人力投入成本;4)有效地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起重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取部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取部立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取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运部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运部立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运部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起重部和提取部组装后整体效果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承力竖轴;3-内钢管;4-悬臂梁;5-挂件;6-方筒;7-L形配件锯齿端;8-连接孔;9-支撑耳朵;10-L形配件;11-平板;12-推手;13-运动轮;14-螺栓;15-矩形凹槽;16-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大粒径混凝土试件转移装置,为室内试验和养护提供很好的技术衔接和帮助,并能充分地缩短试件的转运时间,能有效地避免对试件造成损伤,为试验数据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为试验单位降低试验成本。
本实用新型超大粒径混凝土试件转移装置,包括起重部和提取部,起重部结构为:基座1上固定承力竖轴2,所述承力竖轴2上端设置有绕承力竖轴2轴向转动的内钢管3,内钢管3固定连接悬臂梁4,所述悬臂梁4上设置有若干挂件5;提取部结构为:方筒6的侧面上端均开有矩形凹槽15,在矩形凹槽15两侧固定有支撑耳朵9,支撑耳朵9上活动设置有L形配件10,L形配件10一边水平朝向,另一边竖直朝向,在L形配件10转动时,其竖直朝向的一边能通过方筒6的矩形凹槽15进出方筒6,L形配件10水平朝向一边通过绳索16连接到挂件5。
具体的,所述L形配件10与支撑耳朵9之间通过螺栓14连接。还设置有转运部,转运部的结构为:包括1个方形的平板11,平板11下部设置有运动轮13,平板11侧面固定有推手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43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捷式提升门架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全角吊运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