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自动需量反应协定的用户能源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3006.6 | 申请日: | 2015-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8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卓明远;林士允;陈建男;张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张俊阁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自动 反应 协定 用户 能源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户能源控制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基于自动需量反应协定的用户能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受到气候变迁影响,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夏季气温及用电量屡创新高。以台湾地区为例,根据台湾电力公司(台电)所做的温度敏感分析研究结果指出,夏季气温每上升一度(℃),系统将增加约400MW的尖峰负载,且尖峰时刻的发电成本比离峰时段高出2~3倍,投资兴建发电厂虽可满足系统尖峰时刻的负载需求,但这将造成离峰时段电力闲置,导致设备无法充分利用,而增加投资开发风险。
以台湾北部地区为例,该地区的负载需电量高于系统供电量,不足的电力则需由其他地区的电厂供应,此方式除会增加电力潮流的损失外,更常见电力供应线路壅塞情况,导致主变压器长年过载,一旦有电力设备发生事故,将无法确保电力能正常供应。
综合考量各种发电方式的效率与成本,目前仍以核能发电为较佳选择,但近来环保意识高涨,以及,受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件影响,反核声浪居高不下,迫使各国政府重新检讨核能政策(轻者新电厂不商转,重者全面停止运转),而目前核能替代方案尚未规划完备,等到运转中的核电厂陆续退出现役后,若电力供应链(如:电厂、输电线路及变电所等)无法及时准备完善,在夏季用电尖峰时节,可能会随时处在供电中断或限电的状态中。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尽早完成用电需量(DemandResponse)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尖峰负载需求量,以纾解限电压力并达到节约能源目标。但现有的需量控制技术多着重于契约容量范围内如何提供最大能量供应,不仅不具备智能电网(IntelligentGrid)所需的自动需量反应协定(如:OpenADR2.0),而且须修正功能才可因应电力公司的不同需量反应策略,又没有整合电、水、瓦斯介面,用户不容易管控状态,其一实施例可参阅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I411194《一种可控管电力平均使用需量的电力监控方法及其系统》。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以符合实际需求,提升其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自动需量反应协定的用户能源控制装置,可适用于智能电网所需的自动需量反应协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需量反应协定的用户能源控制装置,包含:一能源控制器,用以耦接一控制伺服器;数个载控节点,电性连接该能源控制器;及数个负载,电性连接该数个载控节点;其中,该能源控制器与该控制伺服器相容于一自动需量反应协定。
所述能源控制器能接收该控制伺服器的需量调节要求,依据负载的优先权、卸载周期或卸载时间,控制该载控节点的导通状态,使该负载进行卸载及复载作业,用以符合该需量调节要求。
所述基于自动需量反应协定的用户能源控制装置,还包含数种能源量表电性连接该能源控制器,该能源控制器能发送指令至该能源量表,用以获取该能源量表的工作参数。
所述数种能源量表可包含一种电表、一种水表及一种瓦斯表。
所述基于自动需量反应协定的用户能源控制装置,还包含一介面单元电性连接该能源控制器,用以输出该能源控制器所产生的讯息。
所述自动需量反应协定为OpenADR2.0协定,该能源控制器用以作为一虚终点,该控制伺服器用以作为一虚顶点。
所述能源控制器可为一嵌入式系统。
所述载控节点可为一继电器。
以上公开的基于自动需量反应协定的用户能源控制装置,可以卸/复载不同负载,可以避免所有负载同时用电,达到“防止瞬间用电量超过该契约容量”的技术效果,而且可以取得该能源量表的工作参数(如:电、水、瓦斯使用量),达到“便于使用者得知能源量表的工作参数”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自动需量反应协定的用户能源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系统方块图。
附图标记说明
附图1
1能源控制器2控制伺服器
3载控节点4负载
5能源量表6介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的“耦接”(coupledconnection),是指二电子元件间以耦合方式(如:利用电磁、光电或网路等耦合技术)相互连接,用以传递讯号,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未经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3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