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下交叉隧道减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1497.0 | 申请日: | 2015-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1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左熹;倪红;顾荣蓉;周桂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陵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116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下 交叉 隧道 减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交叉隧道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交叉隧道是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是两条隧道结构以某个角度相互交叉跨越。由于不受地形条件以及总体线路线型的限制,尤其适用于城市地铁交叉线路轨道交通中的隧道结构。但是,由于交叉隧道之间的距离较小,在施工过程中会多次相互受到扰动,使得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受力较为复杂,并且由于上下隧道的相互作用,使得隧道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弱,影响地下交通体系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上下交叉隧道在结构抵抗地震和减小振动两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上下交叉隧道减震结构,该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强、安全性高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上下交叉隧道减震结构,其中:包括围设在在建隧道内层的衬砌管片结构,衬砌管片结构由矮型Z字管片、高型Z字管片以及T型转接管片叠设而成,在建隧道施工至原有隧道一定距离处采用高型Z字管片叠设使在建隧道产生小倾角走向,加大在建隧道与原有隧道之间的净高差,在建隧道施工至原有隧道一定距离处在靠近原有隧道的一侧设置减震层。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矮型Z字管片或高型Z字管片相互叠设时,每个Z字管片的上横管均贴在相邻Z字管片的下横管的上表面上,T型转接管片用于连接朝向相对的两个Z字管片。
上述的矮型Z字管片的上横管和下横管的高度和等于中竖管的长度,使得矮型Z字管片相互叠设时衬砌管片结构高度不变;高型Z字管片的上横管和下横管的高度和小于中竖管的长度,使得高型Z字管片相互叠设时衬砌管片结构高度改变。
上述的在建隧道位于原有隧道上方,在建隧道在与原有隧道交叉位置处采用高型Z字管片叠设的方式形成凸起部。
上述的凸起部的两侧采用高型Z字管片叠设,形成抬升段,中部采用矮型Z字管片叠设,形成水平段,T型转接管片置于水平段上连接朝向相对的两个矮型Z字管片。
上述的减震层设置在凸起部下方。
上述的减震层材料采用泡沫树脂。
上述的相邻Z字管片以及Z字管片与T型转接管片之间均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上下交叉隧道减震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明挖法开挖至在建隧道结构底面基准位置;
步骤二、根据在建隧道倾斜角度铺设减震层;
步骤三、在在建隧道水平方向铺设矮型Z字管片,在在建隧道抬升段铺设高型Z字管片,在相对的两个Z字管片间铺设T型转接管片;
步骤四、铺设好衬砌管片结构后,回填上覆土层。
步骤三中每铺设好一个管片后,将该管片通过螺栓与上一个管片固定,再进行下一个管片的铺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距离原有隧道的一定距离处改变衬砌管片型式,通过采用T型和Z型的衬砌管片,使得隧道产生小倾角走向,形成一定程度的“凸起隧道”,从而加大新建隧道与原有隧道之间的净距。同时,本发明在“凸起隧道”下方设置减震层,减震层材料采用泡沫树脂,增加隧道抗震能力。
所发明的上下交叉隧道减震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减震层可以提高隧道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且可以减小交通车辆对隧道结构产生的振动影响。
2、采用Z型管片作为衬砌,可以增加管片间连接强度,提高衬砌的强度;同时可以增加衬砌间接缝长度,从而增加地下水的渗流路径,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防水性能。
3、设计一定倾角的隧道结构,可增加交叉隧道之间的净距,减少上层隧道与下层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矮型Z字管片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矮型Z字管片与T型转接管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高型Z字管片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衬砌管片结构1、上横管1a、下横管1b、中竖管1c、矮型Z字管片11、高型Z字管片12、T型转接管片13、凸起部2、抬升段21、水平段22、减震层3、原有隧道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科技学院,未经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14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行式液压水沟电缆槽台车模板系统
- 下一篇:盾构机滚刀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