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合器毂冲头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0596.7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3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铭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02;B21D5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3131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器 毂冲头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离合器毂冲头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离合器组件的加工中,盘毂的窗口冲压一直是重要的工序,其主要利用冲头对相应的工艺孔部分进行冲压。如图1所示,现有的冲头模具包括冲头1'和模座2',冲头1'顶部设置的台阶凸部11'位于模座2'的上端部,冲头1'穿过模座2'开设的与之外形相匹配的凹槽21',其工作部分伸出模座外部,该冲头模具中冲头长度远大于模座长度,由于冲压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冲头易产生应力变形,从而使得冲头对模座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导致整个模具损坏报废,同时,冲头的工作长度仅是穿过模座下端部的部分,其费使用部分较长且占整个冲头重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材料耗费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离合器毂冲头模具,在保证冲压质量的同时,缩短冲头位于基座内的长度,避免成型时冲头自身产生应力变形,有效降低冲头对基座的反作用力,提高整套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模具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离合器毂冲头模具,包括冲头和基座,所述冲头可拆卸安装在基座内,冲头包括与冲压孔相适配的冲压部,该冲压部的顶端设有台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开设有与冲压部外形相配合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的上方设有与台阶部外形相配合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底端延伸至基座的下端部,第二凹槽的顶端延伸至基座的上端部,冲头的台阶部位于第二凹槽的底端,其冲压部的前端穿过第一凹槽向外伸出;所述冲头的总长度小于基座的长度且第一凹槽的长度不大于第二凹槽的长度。
作为改进,所述冲压部和台阶部为一体式结构,且冲压部与台阶部之间通过一倒锥形部过渡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凹槽的顶端与第二凹槽的底端之间通过与所述倒锥形部相配合的第三凹槽过渡连接。
采用倒锥形部固定,易于保证冲头在基座内的位置度与垂直度,方便定位和拆装。
作为改进,所述倒锥形部的锥角为20°~60°。
作为改进,所述冲压部与台阶部同轴设置,便于定位且易于加工。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为70~90mm,在保证冲压时冲头自身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缩短冲头的冲压部在基座内的长度,从而有效避免冲头发生应力变形,影响整体模具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冲压质量的同时,通过改变冲头的台阶部在基座内的位置,以缩短冲头位于基座内的长度,有效提高冲头自身强度,避免成型时冲头自身产生应力变形,从而降低冲头对基座的反作用力,很大程度上提高整套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模具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冲头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器毂冲头模具,包括冲头1和基座2,所述冲头1可拆卸安装在基座2内,冲头1和基座2采取分体式组装结构,冲头1包括与冲压孔相适配的冲压部11,该冲压部11的顶端设有台阶部12,如图3所示,基座2内竖直开设有与冲压部11外形相配合的第一凹槽21,该第一凹槽21的上方设有与台阶部12外形相配合的第二凹槽22,第一凹槽21的底端延伸至基座2的下端部23,第二凹槽22的顶端延伸至基座2的上端部24,冲头1的台阶部12位于第二凹槽22的底端,其冲压部11的前端穿过第一凹槽21向外伸出;所述冲头1的总长度小于基座2的长度且第一凹槽21的长度不大于第二凹槽22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22的直径为30mm,其与冲头1的台阶部12间隙配合,第二凹槽22的长度为70~90mm,在保证冲压时冲头1自身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缩短冲头1的冲压部11在基座2内的长度,从而避免冲头1发生应力变形以及冲头1对基座2产生反作用力而影响整体模具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一凹槽21与冲头1的冲压部11过盈配合,避免了冲压部11与基座2的下端部23相接触的部分产生应力折断点,提高冲头1自身强度,冲压效率高。
冲压部11和台阶部12为一体式结构且冲压部11与台阶部12同轴设置,易于加工且便于冲头1在基座2内定位准确。此外,冲压部11与台阶部12之间通过一倒锥形部13过渡连接,该倒锥形部13的锥角为20°~60°,同时,第一凹槽21的顶端与第二凹槽22的底端之间通过与所述倒锥形部13相配合的第三凹槽25过渡连接,采用倒锥形部13固定,易于保证冲头1在基座2内的位置度与垂直度,实现冲头1在基座2内的快速定位和拆卸,定位准确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铭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铭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05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块铲煤机采掘冲铲缓冲传动装置
- 下一篇:防雨晒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