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缸盖导管孔枪铰刀具防干涉检查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0347.8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1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孙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7/22 | 分类号: | B23Q17/2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张仕婷 |
地址: | 2140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盖 导管 铰刀 干涉 检查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缸盖导管孔枪铰刀具防干涉检查工具,属于防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4所示,现有的气缸盖导管孔枪铰刀具工作时,气缸盖本体1在完成气门导管2安装后,需进行气门导管2内孔的精加工。目前行业普遍采用的加工方式为铰孔,同时为提升加工质量,枪铰刀具4一般配备导套5,导套5则安装在衬套6中。
由于气缸盖本体1的气道内腔1-1为铸造形成,尺寸公差相对较大,在进行气门导管2内孔的枪铰加工时,深入气缸盖气道内腔1-1的枪铰刀导套5、衬套6便可能出现与气道内腔1-1干涉的情况。而一旦产生干涉,轻则影响到机床的加工精度,严重的还将导致枪铰刀具4、导套5和衬套6损坏,气缸盖本体1报废,甚至导致机床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通过计算包络导管孔枪铰刀具在气缸盖气道内腔里运动的几何状态,提供一种可方便、准确地判断气缸盖气道内腔与导管孔枪铰刀具是否存在干涉的检查工具,目的在于避免气缸盖气道内腔与导管孔枪铰刀具干涉问题的发生。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气缸盖导管孔枪铰刀具防干涉检查工具,包括检查工具主体,检查工具主体的前端为导向部件,后端为后端把手,导向部件和后端把手之间还设有检查中部。所述检查中部包括枪铰刀具导套部分、枪铰刀具衬套前端、枪铰刀具衬套倒角和枪铰刀具衬套后部。
所述导向部件、检查中部和后端把手为一体成型。所述检查工具主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后端把手为圆柱形,表面滚花。
所述检查中部形状与导管孔枪铰刀具导套和衬套形状适应,检查中部的最大回转直径大于导管孔枪铰刀具导套和衬套的最大回转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结构,通过预先模拟导管孔枪铰刀具在气缸盖气道内腔里的运动,可方便、准确地判断出气缸盖气道内腔与导管孔枪铰刀具是否存在干涉,从而有效避免因刀具干涉导致的刀具损坏、机床损坏及气缸盖报废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图4气缸盖导管孔枪铰刀具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盖本体;1-1、气缸盖气道内腔;2、气门导管;3、检查工具主体;3-1、导向部件;3-2、枪铰刀具导套部分;3-3、枪铰刀具衬套前端;3-4、枪铰刀具衬套倒角;3-5、枪铰刀具衬套后部;3-6、后端把手;4、枪铰刀具;5、导套;6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气缸盖导管孔枪铰刀具防干涉检查工具,包括检查工具主体3,检查工具主体3的前端为导向部件3-1,后端为后端把手3-6,导向部件3-1和后端把手3-6之间还设有检查中部。所述检查中部包括枪铰刀具导套部分3-2、枪铰刀具衬套前端3-3、枪铰刀具衬套倒角3-4和枪铰刀具衬套后部3-5。
所述导向部件3-1、检查中部和后端把手3-6为一体成型。所述检查工具主体3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后端把手3-6为圆柱形,表面滚花。
所述检查中部形状与导管孔枪铰刀具导套和衬套形状适应,检查中部的最大回转直径大于导管孔枪铰刀具导套和衬套的最大回转直径。
如图3所示,在气缸盖本体1内存在若干根气门导管2,气门导管2位于气缸盖气道内腔1-1内部,气门导管2上存在内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操作人员手持检查工具后端把手3-6,将检查工具导向部件3-1从气缸盖气道内腔1-1一端直接插入气门导管2的内孔中,缓慢移动检查工具主体3以模拟导管孔枪铰刀具在气缸盖气道内腔1-1里的运动,同时从气门导管2的对侧进行目视观察或触摸:若检查工具导向部件3-1的端部可从气门导管2的端面伸出,则表示该件气缸盖气道内腔1-1不会与导管孔枪铰刀具干涉;否则,表示该件气缸盖气道内腔1-1会与导管孔枪铰刀具产生干涉。
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03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杆砂带磨削机
- 下一篇:一种热熔管件模具加工的多工位专用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