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镜头模组组装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74607.0 | 申请日: | 2015-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3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吴才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才林 |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镜头 模组 组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模组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镜头模组是一种安装于移动设备上的小型成像装置,广泛应用于移动情景下的影像捕捉。其中,镜头模组中最重要的部件为传感器和镜头。传感器用于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设置于软板上,镜头用于进行光学成像,并向传感器发送光信号。由于光具有直线传播特性,故镜头需要放置于传感器前面。
目前,在镜头模组组装之前,镜头模组的元件来料包括镜头和基座。镜头和基座各自以矩阵方式放置在不同尺寸的吸塑盒里。组装时需要将每个镜头移动到与基座处进行组装,其流程为:用吸笔从存放镜头的吸塑盒中吸取单个镜头,然后移动到存放基座的吸塑盒中,按照由下而上,由左而右的顺序逐个将镜头与基座组装。
但是,上述镜头模组组装方法中每一次操作只能进行1个镜头与1个基座的组装操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进行快速装夹,实现多镜头的同时组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整个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镜头模组组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镜头模组组装装置,包括一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面设置有一组以上的支架,支架的下端面均安装一电机,各电机通过一控制器集中控制,位于各支架的外侧面设置一壳体,壳体包裹各支架与各电机,位于壳体的底面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通孔,每个通孔正对上端的电机,电机下端设置一转轴;
转轴穿过壳体底部的通孔至壳体下端面,位于转轴的下端外侧面安装一轴套,所述轴套的上端面设置一轴孔,转轴设置于盖轴孔内,位于转轴的底部两侧各设置一顶块,位于轴套的底部两侧各设置一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的底部通过一销轴活动安装于轴套底面上,压紧块的一端凸出于轴套的外侧端,顶块下端正对压紧块的上端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紧块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压紧块的内侧端面设置一倾斜面,斜面朝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块的下端外侧面设置一斜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的上端设置两卡扣,所述卡扣位于轴套的上端外侧面,所述卡扣为两方形板,卡扣的上端面与壳体的下端面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进行快速装夹,实现多镜头的同时组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整个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组装的同时实现镜头与基座的旋转啮合,快速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镜头模组组装装置,包括一顶板1,所述顶板1的下端面设置有一组以上的支架2,支架2的下端面均安装一电机12,各电机12通过一控制器集中控制,位于各支架2的外侧面设置一壳体3,壳体3包裹各支架2与各电机12,位于壳体3的底面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通孔,每个通孔正对上端的电机,电机下端设置一转轴5;
转轴5穿过壳体3底部的通孔至壳体3下端面,位于转轴5的下端外侧面安装一轴套6,所述轴套6的上端面设置一轴孔,转轴设置于盖轴孔内,位于转轴的底部两侧各设置一顶块8,位于轴套6的底部两侧各设置一压紧块7,所述压紧块7的底部通过一销轴活动安装于轴套6底面上,压紧块7的一端凸出于轴套6的外侧端,顶块8下端正对压紧块7的上端面。
其中,压紧块7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压紧块7的内侧端面设置一倾斜面,斜面朝上;顶块8的下端外侧面设置一斜面。
其中,转轴的上端设置两卡扣4,所述卡扣4位于轴套6的上端外侧面,所述卡扣为两方形板,卡扣的上端面与壳体的下端面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才林,未经吴才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4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360°投射的镜头
- 下一篇:光学中心标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