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筋条结构的拉丝模模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73182.1 | 申请日: | 2015-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9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梁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55/30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许玲爱 |
| 地址: | 31802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筋条 结构 拉丝 模模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丝模模头,具体为一种带筋条结构的拉丝模模头。
背景技术
拉丝模模头一般由上模体、下模体、微调组件、加热组件、侧面密封组件等基本结构组成,其中下模体及上下模体的结合处设置有流道,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前侧凸出形成上、下模唇,上下模唇配合对应设置并在两者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流道出口。
在此,所述上模唇和上模唇的流道表面在靠近流道出口的一侧均为一平整面,该部分流道称之为模唇定型段,这样的结构生产出来的产品为厚度不变的薄膜片材,使得产品样式非常单一,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生活当中的多样化需要。
此外,在应对不同型号或厚度的产品加工时需更换下模唇,但以上结构中的下模唇与下模体是一体成型的,该结构设置为下模唇的更换带来很大不便,不仅更换麻烦且替换成本高,需要更换整个下模体才能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筋条结构的拉丝模模头,其生产出来的产品表面直接带有筋条结构,不仅能通过筋条的布局获得多种产品外形,丰富产品样式,且筋条的存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的强度;同时下模唇与下模体采用分体拼接式结构,具有更换简便替换成本低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筋条结构的拉丝模模头,主要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前侧凸出形成上模唇,下模体的前侧凸出形成下模唇,上下模唇配合对应设置并在两者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流道出口,上模唇和下模唇的流道表面在靠近流道出口的一侧均为一平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模唇流道表面的平整面中至少有一个平整面上设置有若干沿流道方向布局的直导槽。
进一步的,上述直导槽在平整面上均匀间隔布局设置。
进一步的,上述下模唇与下模体为分体可分拆结构,下模唇通过若干紧固螺钉定位在下模体上。
进一步的,上述模头的进料口设置在下模体或者上模体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上下模唇流道表面的两平整面中至少有一个平整面上设置有若干沿流道方向布局的直导槽,这样的结构生产出来的产品会在单侧或双侧带有筋条结构,可直接获得间隔均匀厚薄不同的薄膜片材,不仅能有效提升产品的样式和外形美观性,并因筋条的存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片材的强度。
此外,出于应对不同厚度和不同型号产品的加工需要,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唇与下模体为分体可分拆结构,下模唇通过若干紧固螺钉定位在下模体上。该结构设置为下模唇的更换提供了方便,并有效降低了下模唇的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带筋条结构的拉丝模模头,主要包括上模体1和下模体2,上模体1或下模体2的表面设置有进料口21,在本实施例中进料口21设置在下模体2的表面,在实际中也可将其设置在上模体1的表面。
上模体1的前侧凸出形成上模唇11,下模体1的前侧凸出形成下模唇3,上下模唇11、3配合对应设置并在两者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流道出口4,上模唇11的流道表面在靠近流道出口4的一侧为一平整面111,下模唇3的流道表面在靠近流道出口4的一侧为一平整面31,所述上下模唇11、3流道表面的平整面111、31中至少有一个平整面上设置有若干沿流道方向布局的直导槽5。
在本实施例中,仅在下模唇3的平整面31上设置有直导槽5,可使加工出来的产品在下表面形成多个筋条结构。在实际中,也可仅在上模唇11的平整面111上设置直导槽5,使加工出来的产品在上表面形成多个筋条结构,或者在上下模唇11、3的平整面111、31上均设置有直导槽5,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上下表面都带有筋条结构。
本实用新型上下模唇11、3的流道表面平整面111、31上的直导槽5结构设置,可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会在单侧或双侧带有筋条结构,能直接获得间隔均匀厚薄不同的薄膜片材,可有效提升产品的样式。
在此,出于产品外形整体美观的考虑,以上直导槽5在平整面111、31上呈均匀间隔布局设置,并可根据需要调整相邻直导槽5之间的间距,以此来调节相邻筋条的间隔距离而进一步拓展产品的样式。
此外,以上产品表面筋条结构的存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片材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31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的模具抽芯机构
- 下一篇:一种立式橡胶破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