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烹调盘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70491.3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9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胡启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启康 |
主分类号: | A47J37/01 | 分类号: | A47J37/01;A21B3/13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王鸽 |
地址: | 5283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烹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源上置式电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调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源上置式电烤装置,包括炉头、底座和烹调盘,烹调盘安装在底座上,烹调盘上的转轴与底座上的轴孔可旋转套接,炉头通过支撑臂支撑在烹调盘的上方。工作时,炉头向烹调盘发出辐射热对放置在烹调盘上的食物进行烘烤;烹调盘可以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驱动旋转,从而方便使用者取放食物。
烹调盘的上表面向中部凹陷,在中部设有出油孔,使食物在烤炙过程中产生的油水可以顺利从出油孔排出,使食物的烤炙效果更好。现有烹调盘的出油孔,一般有两种设置方式,一种是中心排油结构,即转轴为中空结构;另一种是侧部排油结构,即转轴外侧的位置设置若干贯穿烹调盘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出油孔。前者的优点是出油效果好,烹调盘的结构简单,但是只有一个出油孔,容易发生堵塞,并且采用电驱动时,底座上的驱动结构比较复杂。后者由于设置多个出油孔,不容易发生堵塞,采用电驱动时,其转轴可以与底座上的驱动装置套接,连接方式更简单,因此采用第二种出油孔方案的烹调盘受到越多的厂家采用,但是,由于在转轴外侧的位置设置了多个出油孔,导致烹调盘该部位的结构强度降低,导致烹调盘生产制造或使用时容易发生变形,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采用侧部排油结构的烹调盘的热源上置式电烤装置,需要在底座上对应排油孔下方的位置设置汇油槽,用于收集从各个出油孔排出的油水,汇油槽设有与集油盒连通的出油通道;由于油脂有一定的黏性,从排油孔出来的油脂渗过排油孔下侧边沿,落到汇油槽的外侧,对底座的其它位置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的侧部排油的烹调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烹调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底侧中部设有转轴,所述盘体中部位于所述转轴外侧的位置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盘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出油孔,所述盘体上表面向出油孔方向下凹,所述出油孔围绕所述盘体的中心呈环形阵列布置,所述出油孔的下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导油壁;相邻出油孔的导油壁之间连接有加强壁,所述加强壁与所述导油壁形成加强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烹调盘在相邻出油孔的导油壁之间连接有加强壁,加强壁与导油壁形成加强环,有效地提高烹调盘在出油孔部位的结构强度,防止烹调盘变形,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加强环形成的封闭的内侧区域,在使用时可以有效地阻隔油水往外侧渗出,使油水落入底座的汇油槽中,使底座的汇油槽外侧保持干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油孔呈腰形,所述导油壁的外侧壁和所述加强壁均为曲率相等的弧形壁,所述加强壁的两端与所述导油壁的外侧壁的两端连接形成圆形的加强环。采用腰形的出油孔可以增大出油孔的长度,从而提高出油的效率;加强壁的两端与所述导油壁的外侧壁的两端连接形成圆形的加强环,结构强度更高,方便使产品制造,同时可以提高阻隔油水的效果。
作为第二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油孔呈腰形,所述导油壁的内侧壁和所述加强壁均为曲率相等的弧形壁,所述加强壁的两端与所述导油壁的内侧壁的两端连接形成圆形的加强环。
作为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油孔呈腰形,所述加强壁的两端与所述导油壁两端的中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强壁的高度与所述导油壁的高度相等,其目的是方便产品的制造。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盘体的上表面设有若干自盘体边沿向中部延伸的间隔布置的防粘条;其目的是烘烤的食物搁置在防粘条上,可以防止其与盘体的上表面粘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相邻的防粘条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的防滑条;其目的是阻挡烘烤的食物向盘体中部滑动,避免食物重叠,使食物受热均匀,烘烤效率更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滑条靠近盘体边沿的一侧设有向盘体边沿方向延伸的第二防粘条,所述第二防粘条与所述防滑条连接成T形结构。第二防粘条可以增加防粘条的分布密度,提高烹调盘的防粘盘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盘体上表面中心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外周设有集油槽,所述出油孔设置在所述集油槽上;设置凸台的目的是防止油水在盘体上表面中心累积,而设置集油槽的目的是使油水可以更顺畅的从出油孔排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相邻的防粘条之间设有导油槽,其目的是方便食物产生的油水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烹调盘的俯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烹调盘的仰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烹调盘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启康,未经胡启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70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