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水下清管接收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8836.1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2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于长生;王晓波;冷志;王晓飞;甘惠良;谢维维;于文太;程琪;洪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46 | 分类号: | F16L55/46;F16L10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水下 接收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底管道,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海底管道水下清管作业的多用途水下清管接收器装置。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海底管道水下清管工作从浅水走向深水,其所使用的资源从常规潜水和普通工程船舶的组合,上升为饱和潜水和饱和潜水支持船(DSV)的组合,由此,所带来海上施工成本也成倍增加。但是,在以往的项目中,常规的深水水下清管接球工作主要顺序为:1、先由潜水员在水下打开终止封头螺栓;2、自由注水一定时间;3、待管线不再进水后,完全拆下终止封头;4、更换安装常规的水下清管接收器装置。
目前,水下清管接收器装置通常是由一套高强尼龙网兜构成,在浅水水域,由潜水员在水下通过细尼龙绳或铁丝,将尼龙网兜连接在管线法兰处即可。而对于较深水域,则在潜水员拆除封头后,使用常规的水下清管接球装置与管线连接在一起。但是,这种连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工序繁多,耗时较长;二、耗费了大量水下工作量和饱和潜水支持资源,因此,导致了施工成本较高;三、水下作业风险较多,在拆卸终止封头进水过程中,需要潜水员有很高的作业经验,否则,容易造成挤伤或是被吸入管线的受伤的危险;四、终止封头和常规水下清管接收器装置都较重,视管径不同而略有区别,但一般均约0.5吨以上,潜水员在水下独立搬运比较困难,安装拆卸需要吊机配合,一旦有重物坠落,则会给潜水员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多用途水下清管接收器装置,其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的水下清管作业中,工序繁多、耗时较长、施工成本较高、水下作业风险大等问题;不仅优化了水下清管作业流程,降低了水下作业风险;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减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较深水水下清管接球作业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用途水下清管接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接收器本体管、该接收器本体管的一端部设有一吊点;而位于吊点两侧的敞开区域设有密封板,该密封板将接收器本体管与吊点之间封闭,并形成一闭合空间;接收器本体管的另一端安装有一用于海底管道终止铺设法兰连接的法兰;接收器本体管的中部安装有一保护框架,保护框架管与接收器本体管之间安装有数组用于注水开阀、防止清管过程中管线倒吸水的控制阀门组。
所述吊点的两侧各安装有数个加强筋板、加强辅板及主筋板,其中,加强筋板位于吊点的垂直位置,加强辅板位于吊点孔处,主筋板安装在接收器本体管一端中央的凹槽内。
所述每组控制阀门是由袖管、球阀、单向阀、对丝依次连接构成。
所述保护框架采用数根钢管连接构成框架式结构。
所述主筋板处安装有一块限位板,用以在清管过程中,对清管球的位置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作为终止弃管封头使用,并可以一次性接收4个清管、测量球;
(2)采用单向阀与双向阀组合使用的方式,确保了海底管道弃管时密封性的要求;
(3)由于减少了饱和潜水员在水下拆除封头、安装水下收球筒的施工工序,保守估计可减少饱和潜水作业支持船一天多的工期,直接可节约成本在200万人民币以上;节省大量的施工成本。
(4)自由注水增加扩散管可实现海底管道水下安装注水,最大程度降低潜水员被吸附的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加强筋板,2.两侧辅板,3.主筋板,4.限位板,5.球阀,6.对丝,7.袖管,8.单向阀,9.焊颈法兰,10.保护框架,11.密封板,12.接收器本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88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件接头及改进型防腐复合管的接头连接结构
- 下一篇:排水管道内部蝶形监查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