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结矿立式冷却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566886.6 申请日: 2015-07-30
公开(公告)号: CN205156639U 公开(公告)日: 2016-04-13
发明(设计)人: 贺新华;周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F27D15/02 分类号: F27D15/02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闯
地址: 410007***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烧结 立式 冷却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矿立式冷却系 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烧结工艺过程中,“冷却”是较关键的工序之一。烧结矿在 经过烧结机的焙烧后,已形成高温成品矿,如何能在不影响其质量与 成品率的前提下对它进行保护性冷却,使其能够经皮带机送入成品矿 仓,同时将其所携带的显热能量完美回收利用,一直以来是业内技术 人士不断研究的问题。在目前烧结市场,环冷机(循环式冷却系统) 由于其低漏风率、高密封性能、高作业率等优势已全面淘汰带冷机, 成为烧结矿冷却的主流装备。但环冷机也存在其自身无法弥补的缺陷: 如1/3的烟气显热无法得到回收利用只能外排、余热锅炉入口烟气温度 低导致锅炉热交换效率偏低等。故此,在国家“绿色生产节能减排” 的要求愈来愈严格的今天,研发一种余热回收率更高、能耗值更低、 环境污染程度更轻、运营成本更低的新型烧结矿冷却工艺迫在眉睫。

目前市面上已应用的烧结矿立式冷却工艺技术有三类,下面将分 别对其进行阐述:

1)专利公开号为CN101576351A的中国专利:该技术完全照搬干 熄焦式竖罐立式冷却的生产模式,采用斗提的方式对冷却机进行装料, 高温烧结矿在经过机尾单辊破碎机破碎后,被装入料斗,提升至立式 冷却机的上方,由料斗进入预存室,然后再进入换热室与冷却空气进 行逆向换热,换热完毕后的烧结矿由排料通道阀排出到皮带机上,从 而运送至高炉。

2)专利公开号为CN103234359A的中国专利:该技术是由中信重 工在2013年提出,较技术1进步很多,采用直接对接烧结机尾部罩,使 用热振筛与溜槽等装备为冷却机装料的方式进行生产。烧结矿经由单 辊破碎后进入热振筛进行筛分,筛下部分(<5mm)作为热返矿回收, 筛上部分经溜槽进入冷却炉,然后依次进入预存室、换热室进行换热 冷却,最后经由旋转排矿器排出。

3)专利公开号为CN103234358A的中国专利:该技术亦是中信重 工于2013年提出,采用保留烧结厂原有环冷机,立冷与环冷复合使用 的方式进行生产。烧结矿在单辊破碎后,经热筛小颗粒物料进入环冷 机冷却,大颗粒物料进入立式冷却机冷却。

另外,现有的立冷与环冷结合的冷却系统中,通常包括冷却炉、 余热锅炉、除尘器、循环风机等部件,冷却炉通过烧结机尾部的下料 溜槽与烧结机连接,从烧结机出来的物料经过单辊破碎机进行一次破 碎即进入冷却炉,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部分粉料流体经冷却炉顶段 至余热锅炉,余热回收后再至除尘器进行除尘回收,部分粉料经冷却 炉冷却后从冷却炉底部卸料口流出。

然而,上述立式冷却机技术,经生产实践后,均被证明存在以下 四项缺陷:

1.入炉物料粒度差异大:由于缺少二次破碎整粒手段,仅靠烧结机 尾部下方的单辊破碎机来对物料进行一次破碎,故易造成进入冷却机 的物料粒度差异极大;据现场数据统计:经过一次单辊破碎后的烧结 矿物料,其进入冷却机的物料最大粒度为200mm,最小粒度为5mm。 过大粒度的物料在冷却机内冷却时,内部温度难降下来,卸料时易烧 坏皮带,而过小粒度的物料在冷却机内则会被高压冷却风带出,对后 续工序设备造成磨损伤害,严重影响设备寿命。

2.气-固热交换效率不高:由于入炉物料粒度差异大,细微颗粒又 被高压冷却风带走,故易形成冷却炉内料块堆积不均匀,且空隙度较 大,此状况会导致炉内大部分冷却风从空隙处直接溜走,而不与物料 充分接触,出现“弱换热现象”,从而给炉内气-固换热效率带来极大的 负面影响。

3.炉体配置高度偏高:现有技术下的冷却立式炉无一例外地均采取 了圆柱形炉体和单点卸料的方式进行冷却生产。由于烧结机尾部罩截 面为扁长矩形,而圆柱形冷却炉的进料口为圆形,故造成连接烧结机 下料口与冷却炉进料口的部分需要设置很长的转换溜槽来实现矩形到 圆形的过渡。而单点卸料则是因为受其斜面角度限制,且必须要完成 大下料口到小下料口的转变过渡,故必须要在竖直方向有一定距离来 实现过渡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冷却装置的整体高度,使得 投资成本大幅升高。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缺陷,需要提供了一种新型烧结矿立式冷 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6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