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遮挡骨折复位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6714.9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9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力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2150 四川省绵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挡 骨折 复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涉及骨科手术中,特别适用于四肢管状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工具。
背景技术
在骨折手术中,骨折的复位是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整个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步,如何将复好位的骨折骨骼,在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固定,常常需要借助骨折复位钳进行操作,但一直以来我们使用的各种复位钳,以及尚未转化为产品的专利在内的一切文献,都存在着复位钳本身在固定后对骨折部位的遮挡或者操作空间上的遮挡。有些器械在一定程度上虽可避免遮挡,但加压时存在骨骼向根部打滑的现象,失去了使用复位钳的意义。有些持骨钳虽然设计了弧状钳爪来解决了打滑,但仍然没有腾出在骨骼上放置钢板空间,而且从柄到爪整个平直的钳身设计,无法解决在复位固定过程中,持复位钳的手必然遮挡操作电钻的另一只手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报2009年12月30日公开了一种持骨钳,公开号(CN201370614Y),其特征在于:由设置有钳柄、钳臂、钳爪和限位齿的钳身通过关节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弧状的钳臂的端部设置有弧状钳爪,钳爪的弧状内表面设置有啮合齿。但是该持骨钳的设计思想是从柄到爪整个钳身都在同一平面上,操作腔和夹持腔也相应在同一平面上,当该持骨钳夹持骨骼时,通常必须与骨骼垂直,操作中还要左右跨过持骨钳进行钻孔,不仅操作极不方便,而且进一步缩小了控制电钻的空间。同时,握持骨钳的手必然放在术野正中,遮挡手术者的视野。另外,钳爪因设计上没有刻意为放置钢板留出空间,约1/4圆弧相对,当收紧手柄时钳爪上下等距离靠拢,致使钳爪本身遮挡骨骼,钢板根本无法贴在骨骼上。还有,该持骨钳手柄上应用扣齿状加压固定,因扣齿间距离固定,使用时呈跳跃式加压,难免对骨骼上的着力点造成震动和无法进行无极微距离加压。因而,该持骨钳难以在骨折复位固定中使用。
中国专利公报2012年10月3日公开了一种手足部骨科手术专用持骨钳,公开号(CN202458565U),其特征在于:该持骨钳包括有相铰接的两个钳瓣,两个钳瓣的钳头呈合抱形状,并分别在两个钳瓣的夹持面的近头端一段设有防滑条纹,且在防滑条纹段的末端设有一道加压防旋棱,两钳瓣夹持面的防滑条纹相互对应,加压防旋棱也相互对应。该专利依然没有解决CN201370614Y所述专利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可以使复位后的骨折保持在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固定,又不至于遮挡术野和遮挡钢板螺丝钉的置入,操作中无需跨过复位钳进行钻孔的无遮挡骨折复位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遮挡骨折复位钳,包括:右钳片,左钳片,右钳片和左钳片通过销钉交错铰接;以销钉为界,右钳片前端构成左夹臂后端构成右手柄,左钳片前端构成右夹臂后端构成左手柄,左夹臂前端端口与右夹臂前端端口相对构成钳口,其特征在于:
左夹臂分为靠近销钉的左弯臂和靠近钳口的左夹持段,左弯臂和左夹持段的交界处内侧设有凸齿;
过销钉后,左弯臂连续在水平方向折弯成弧形,并连续在垂直方向折弯α角度;
右夹臂分为靠近销钉的右弯臂和靠近钳口的右夹持段,右弯臂和右夹持段的交界处内侧设有凸齿;
过销钉后,右弯臂连续在水平方向折弯成弧形,并连续在垂直方向折弯α角度;
当左夹臂和右夹臂并拢时,左夹臂和右夹臂之间形成有操作腔;
左夹持段内侧为1/3圆弧面,右夹持段内侧亦为1/3圆弧面,当左夹臂和右夹臂并拢时,左夹持段和右夹持段之间形成有夹持腔,且夹持腔的纵截面为2/3圆弧面。即左夹持段内侧圆弧面与右夹持段内侧圆弧面相对称。
左夹持段内侧和右夹持段内侧均为1/3圆弧面,仅是理论最佳值,实践中也可以有适当调整。凸齿也可以视为因左右夹持段内侧为1/3圆弧面而自然形成的。
在具体操作时,左夹臂和右夹臂往往不会完全并拢,因而夹持腔的纵截面会略大于2/3圆弧面。
进一步的方案是:α角度为90度,也可略小于90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操作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且圆形或椭圆形仅是理论形状,具体产品往往是近似圆形或近似椭圆形。
进一步的方案是:右手柄和左手柄之间设有由锁定螺杆和锁定螺母配合构成的锁定装置。这种锁定装置可实现无极连续施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力,未经陈志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67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含胶原蛋白的颗粒肠
- 下一篇:一种小麦播种过程板结疏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