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焚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62907.7 | 申请日: | 2015-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1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 发明(设计)人: | 林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云玲 |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44;F23J1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垃圾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锅炉为一种生活垃圾处理的设备,现有的垃圾焚烧锅炉在垃圾给料口靠近炉膛处设计有向垃圾给料口内吹风的风管,风管采用一排七根内径为51mm的管子,由于垃圾给料口太靠近炉膛,对垃圾没有吹扫作用,出风口风速过低,动能不足,垃圾不易落料,垃圾易产生报团引起爆燃,安全性能低,不利于垃圾入炉后的燃烧,实用性能差。
垃圾焚烧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但垃圾焚烧不可避免的产生含有二氧化硫、二恶英、重金属(镉、铬、铅、砷)等有毒有害气体,二恶英更是一种致癌物质,重金属难以降解,容易在土壤中堆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活性碳对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及重金属进行处理,活性碳是一种含有大量微孔、具有巨大比表面积、能有效吸附烟气中的二恶英、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吸附剂;在具体处理过程中烟气与活性炭混合是否充分直接影响活性碳的吸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活性炭一般通过活性炭计量给料装置直接加入到烟道中,利用烟气流动将活性炭混合带走,这种结构不利于远距离输送活性炭,且烟气与活性炭的混合效果不理想,活性炭不能充分发挥其吸附作用,二恶英及重金属除去效率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焚烧装置,包括炉膛和烟气净化装置,所述炉膛上设有垃圾给料管道,垃圾给料管道包括竖直部和倾斜部,倾斜部固定连接在炉膛上,竖直部与倾斜部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一根向炉膛内吹热风的风道,风道的进风口与垃圾给料管道的进料口均为扁嘴形,在所述炉膛的上方设有烟囱,烟囱与烟气净化装置的烟气进口烟道连接,烟气进口烟道为烟气净化装置的一部分,烟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经空气管道与风机连通,空气过滤器与风机之间的空气管道中设有活性炭加入口,活性碳由活性碳定量给料系统通过活性炭加入口添加到空气管道中,在所述烟气进口烟道上设有用于使烟气进口烟道与风机相通的混合气体加入口,烟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用于延长烟气与活性碳吸附时间的吸附塔,吸附塔上设有烟气进入口和烟气出口,吸附塔通过烟气进入口与烟气进口烟道相连,通过烟气出口与联接烟道相通,在联接烟道上设有去除烟气中颗粒物的除尘器,经除尘器后烟气与大气相通;所述活性炭定量给料系统包括活性炭料仓和用于将活性炭料仓内的活性炭输入到空气管道内的活性炭管道,活性炭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活性炭给料量的定量给料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道的进风方向与倾斜部的进料方向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道上设有用于测量风道内风速的速度传感器及用于调节风道内风速的调节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道上固定连接有均压箱,风道上设有用于测量风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炉膛上还设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倾斜部与竖直中心线成30~60°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道是直径为270~275mm的风管,所述风管的内侧壁上设有保温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机为提高空气与活性碳混合效果的离心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风道设置在竖直部与倾斜部的连接处,风道远离了炉膛,有利于垃圾给料管道内的垃圾吹扫,避免了垃圾给料管道内的垃圾发生抱团引起爆燃现象,提高了安全性能,向垃圾给料管道吹热风,有利于垃圾进入炉膛内燃烧,实用性能好,通过烟囱连接烟气净化装置,烟气净化装置的空气过滤器与风机之间的空气管道中设有活性炭加入口,活性碳由活性碳定量给料系统通过活性炭加入口添加到空气管道中,活性碳进入空气管道内与空气混合后再由风机进一步使活性碳与空气进入混合,活性碳与空气混合均匀后再送烟气进口烟道,提高了活性炭对二恶英及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另外,风机还起到提供动力的作用,使活性碳可以远距离传送,避免堵塞管道,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垃圾焚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云玲,未经林云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29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活垃圾腐化物一体式焚烧炉
- 下一篇:降低水泥回转窑NOX的水煤浆喷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