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龙卷风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2605.X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2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纵横通电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81 | 分类号: | B04C5/081;B04C5/30;B04C5/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卷风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卷风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自然界的龙卷风具有十分强劲的抽吸能力,因此人们逐渐开始模仿龙卷风,制造出人造龙卷风。要制造出龙卷风,需围绕中心旋转的旋风,并且上方还需安装负压发生装置,通过负压发生装置使旋风向内靠拢并向上运动形成龙卷风,但现有旋风的吹入和负压发生装置分别由单独的风机进行送风和吸风,因此制造成本很高。
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此研制出一种新的龙卷风发生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龙卷风发生装置,结构简单,减少了风机的使用量,大幅度的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节约能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龙卷风发生装置,包括旋风引导筒体、风机和风管,旋风引导筒体内侧壁的横截面呈圆形,旋风引导筒体的侧壁开设侧风进口,侧风进口的出风方向沿旋风引导筒体的内侧壁布置,风机的进风口安装在旋风引导筒体的上方,风管的进风口连接风机的出风口,风管的出风口连接侧风进口,风机将旋风引导筒体内的空气吸走后经风管从侧风进口吹出。
所述侧风进口水平或倾斜朝上布置。
所述侧风进口具有两个以上,每个侧风进口的朝向与旋风的旋转方向一致且均匀分布在旋风引导筒体的同一水平截面上。
所述侧风进口具有上下两层以上,每层侧风进口的朝向均与旋风的旋转方向一致。
所述旋风引导筒体内侧壁的纵向截面呈锥形,锥形的开口朝下。
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安装在旋风引导筒体的上方的中心,风机进风口的外壁和旋风引导筒体的内侧壁之间留有供旋风吹出的间隙。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风从侧风进口进入后沿旋风引导筒体的内侧壁旋转形成旋风,风机将旋风引导筒体的空气吸走后形成负压,旋风被向上吸引并向内靠拢形成的龙卷风。其中风机将旋风引导筒体内的空气吸走后没有直接向外排出,而是经过风管引导后从侧风进口吹入成为旋风,因此省去了侧风进口处的风机,节约了制造成本,同时风机吹吸过程两次做功,吸出的空气没有直接被排出,因此节省了能源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旋风引导筒体具有三个侧风进口的横截面图。
标号说明
旋风引导筒体1,内侧壁11,侧风进口12,开口13,风机2,风管3,间隙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龙卷风发生装置,包括旋风引导筒体1、风机2和风管3。
再结合图2所示,旋风引导筒体1的内侧壁11的横截面呈圆形,旋风引导筒体1的侧壁开设侧风进口12,侧风进口12的出风方向沿旋风引导筒体1的内侧壁11布置,风从侧风进口12吹入后,经横截面呈圆形的内侧壁11引导后绕中心旋转形成旋风。其中侧风进口12呈水平或微微倾斜朝上布置最好。
风机2主体结构的安装位置可根据需要布置在空隙较大的部位,以使结构更加紧凑,但风机2的进风口需安装在旋风引导筒体1的上方。风管3的进风口连接风机2的出风口,风管3的出风口连接侧风进口12,风机2将旋风引导筒体1内的空气向上吸走,此时旋风被向上吸引并向内靠拢形成的龙卷风。
风机2将旋风引导筒体1内的空气吸走后经风管3从侧风进口12吹出,通过这种循环利用,使电机吸走后的空气并没有直接被排出,减少了功率的浪费,同时减少了侧风进口12处的风机使用量,节约了制造成本。
如图2所示,其中侧风进口12可以具有2个以上,比如图示中的三个侧风进口12,每个侧风进口12的朝向与旋风的旋转方向一致且均匀分布在旋风引导筒体1的同一水平截面上,因此可使初始的旋风在同一圆周上的速度尽量保持一致。
如图1所示,还可以将侧风进口12分上下两层以上布置在旋风引导筒体1上,每层侧风进口12的朝向均与旋风的旋转方向一致,分多层时可增加龙卷风的吸引距离。
将旋风引导筒体1内侧壁11的纵向截面设置呈锥形,锥形的开口13朝下,由于越往上横截面越小,因此旋风在向上运动时将被迫聚集,旋转加快,吸力进一步增加。由于上方旋风转速快,因此由于风速原因进一步降低了中间负压,增大了向上的吸引力,使龙卷风的长度进一步增加,即加大了龙卷风上下方向的吸引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纵横通电动车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纵横通电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26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减震降噪离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