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引导式除尘吸收塔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62452.9 | 申请日: | 2015-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1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邵银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晋丰节能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 地址: | 030032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被动 引导 除尘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被动引导式除尘吸收塔。
背景技术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进行能源的使用中尤其是进行燃烧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废气,不经处理而排放的废气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多为利用单一湿法喷淋来吸收废气,吸收效果不佳,在装置内多使用风机来进行废气的引导,容易出现扰流现象,影响吸收,并且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各种污染液体成分,只靠喷淋来吸收难以废气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引导式除尘吸收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被动引导式除尘吸收塔,包括塔体内筒,所述塔体内筒外部下方包裹有塔体外筒,所述塔体内筒和塔体外筒的横截面为同心圆,所述塔体内筒包括外筒壁,在外筒壁与塔体内筒之间为外筒内腔,在所述外筒内腔内沿塔体外筒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碳棒,所述碳棒的高度与外筒内腔高度相同,在外筒壁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与外筒内腔相连通,在塔体内筒和塔体外筒连接处上端距离所述进气口的最远位置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向内延伸至塔体内筒内部,在连接管下端设置有曝气机;所述塔体内筒内上部为喷淋层,塔体内筒内下部为储液层,在储液层内储存有溶解液,所述曝气机位于溶解液液面下方,所述喷淋层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导流板、丝网和喷淋管,塔体内筒顶端为收口结构,所述收口结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在排气口内安装有电热丝,所述导流板的数量有两个并互相平行,两个导流板位于塔体内筒内壁不同高度位置上,且两个导流板交错设置形成弯曲的气流通道,所述丝网为不锈钢金属网,其形状为圆形且面积与塔体内筒的横截面面积相同,丝网周缘固定在塔体内筒的内壁上,所述喷淋管和储液层通过循环管道相连接,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碳棒为圆柱形,其直径为外筒内腔厚度的1/2。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液层顶面所处高度低于所述塔体外筒的顶面所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在塔体内筒外设置塔体外筒,利用塔体内筒内的碳棒吸收废气中的液体,然后在塔体内筒内利用溶解液湿法吸收废气,吸收效率高,在连接管上设置曝气机通过曝气方式将废气输送至溶解液内,大大提高了吸收效果,通过在排气口内设置电热丝,通过这种被动方式提升废气,区别常规风机带动而可能出现的空气扰流现象,使得废气的吸收有序进行,保证了对废气的完全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塔体外筒的俯视图。
图中1-塔体内筒,11-喷淋层,12-储液层,13-导流板,14-丝网,15-喷淋管,2-塔体外筒,21-碳棒,22-连接管,23-外筒壁,24-外筒内腔,25-曝气机,3-进气口,4-排气口,41-电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被动引导式除尘吸收塔,包括塔体内筒1,所述塔体内筒1外部下方包裹有塔体外筒2,所述塔体内筒1和塔体外筒2的横截面为同心圆,所述塔体内筒2包括外筒壁23,在外筒壁23与塔体内筒1之间为外筒内腔24,在所述外筒内腔24内沿塔体外筒2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碳棒21,所述碳棒21的高度与外筒内腔24高度相同,所述碳棒21为圆柱形,其直径为外筒内腔24厚度的1/2,在外筒壁23上设置有进气口3,进气口3与外筒内腔24相连通,在塔体内筒1和塔体外筒2连接处上端距离所述进气口3的最远位置设置有连接管22,废气从进气口3进入外筒内腔34内后沿外筒内腔24进行移动,通过碳棒21对废气内液体成分进行吸收,并且由于连接管22与进气口3之间的距离,使得废气从进气口3到达连接管22处的路径最长,废气中的液体成分得以充分被碳棒21吸收;所述连接管22向内延伸至塔体内筒1内部,在连接管22下端设置有曝气机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晋丰节能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晋丰节能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24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厚无纺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