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将装有汽车线束连接器的线束穿入PUR管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1530.3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3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丁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络普线束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有 汽车 连接器 穿入 pur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装有汽车线束连接器的线束穿入PUR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聚氨酯(PUR)是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而制成的一种具有氨基甲酸酯链段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PUR制品分为发泡制品和非发泡制品两大类,发泡制品有软质、硬质、半硬质PUR泡沫塑料;非发泡制品包括涂料、粘合剂、合成皮革、弹性体和弹性纤维等。PUR材料性能优异,用途广泛,制品种类多,其中尤以PUR泡沫塑料的用量最为广泛。
由聚氨酯为材料制成的PUR管,在汽车用线束中应用广泛,采用PUR管套设在线束上(将线束穿入PUR管),可对线束形成有效保护。
汽车线束连接器一般以50个为一组,每一个线束连接器上接有两根线束,众多的线束连接器放在一起,很难分辨出每个线束连接器所专门对应的线束,目前传统的穿PUR管方式是纯手工方式将长约3米的线束从一捆线束中的分离一根出来(50pcs/捆),然后再手工穿入一根PUR管。这种工作方法既费时又费力,不太适合女性员工操作,同时长期的高强度劳动容易产生职业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装有汽车线束连接器的线束穿入PUR管的装置,以机器设备简单、快速、准确的将装有连接器的线束从一捆线中自动分离然后在自动装入PUR管,来取代原来人工操作,这样省时省力操作更方便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将装有汽车线束连接器的线束穿入PUR管的装置,设置于一箱体上,所述装置包括:一线束移位组件,其包括:一用于放置所述线束连接器线束的线束槽,沿箱体长度方向架设于所述箱体上表面;至少一个驱动轮,设置于位于所述线束槽下方的箱体上表面,线束槽底面相对驱动轮的部分设有开口,驱动轮上端面与线束槽开口处相配合;一压辊,对应设置于所述驱动轮上方;一伺服电机,对应所述驱动轮,其输出轴与驱动轮连接;气缸,其活塞杆与压辊连接;一滑轨,架设于所述箱体上表面,一端与所述线束槽一端端部相对应;一连接器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滑轨上,其一侧中部沿轴向开设有一用于容置线束连接器的凹槽,凹槽底部沿轴向开设有一供线束穿过的通孔,该通孔对应所述线束槽相对滑轨一端;一导线槽,一端架设于所述箱体上表面且该端端部与所述滑轨相对线束槽的另一端连通;一PUR管放置模块,两端开口,内设供线束穿过并容纳PUR管的空腔,空腔与两开口连通,所述PUR管放置模块套设于所述线束槽相对滑轨的另一端;控制箱,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气缸、伺服电机电联接。
进一步,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滚轮。
另,所述箱体上表面对应导线槽的一端开设有供导线槽相对滑轨的另一端穿过的导向通孔,导线槽该端由该导向通孔伸入所述箱体内侧。
另有,所述箱体上表面还设置有开关,所述PLC控制器通过开关形成对气缸及伺服电机的控制。
再,每个箱体上可放置至少两套所述将装有汽车线束连接器的线束穿入PUR管的装置,沿箱体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再有,所述驱动轮的数量为两个,沿所述线束槽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线束槽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PLC的控制下,通过伺服电机控制驱动轮,结合气缸控制压辊,通过压辊和驱动轮的配合将线束分离,利用气缸和线束槽的组合将PUR管运至穿线位置,再通过伺服电机控制驱动轮的旋转方向,将线束穿入PUR管中,从而实现PUR管的自动穿线生产。
导向槽一端设置在箱体内侧,避免过长的线束伸出箱体外侧,节省空间。
通过驱动轮与压辊的配合,实现线束的自动分离和自动穿PUR管。
半自动穿PUR管代替人工作业,减少劳动强度。
半自动生产和检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过程更稳定且容易受控,减少过程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将装有汽车线束连接器的线束穿入PUR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将装有汽车线束连接器的线束穿入PUR管的装置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络普线束技术(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科络普线束技术(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1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激光器
- 下一篇:线包引线感应加热自动快速去漆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