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鱿鱼形仿生假饵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60464.8 | 申请日: | 2015-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0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中恒渔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85/02 | 分类号: | A01K8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鱿鱼 仿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饵,尤其涉及一种鱿鱼形仿生假饵。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仿生假饵,大多都是模仿一般鱼、虾的外形,只在假饵的尾部设置鱼钩,鱼钩设置不够隐蔽,很容易使鱼产生警觉性;并且现有的假饵平衡性不好,在水中形态单一,不能根据水流的变化和拉线的快慢产生不同的分流来吸引鱼类的注意,仿真效果差,咬钩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鱿鱼形仿生假饵。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鱿鱼形仿生假饵,包括鱼头、鱼体和鱼尾,鱼头、鱼体和鱼尾为一体结构;鱼体内部中空,鱼体的背部向上弓起;鱼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条锯齿状突起的横纹;鱼尾呈箭头形,鱼尾和鱼体之间的夹角为20~30°;
鱼尾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压水板,压水板向前下倾斜,倾斜的角度为135°;压水板的上面设置有多个直径为0.1~0.3mm的圆孔。
鱼头的前端设置有一个方形凸起,方形凸起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凹槽。方形凸起的四周捆绑有一簇细条状的软硅胶丝。
硬钢丝从左向右依次横穿压水板、鱼尾、鱼体、鱼头后从方形凸起内穿出;硬钢丝穿过压水板后向上折起形成导线挂环、穿过方形突起后向前折起形成鱼钩前固定环;硬钢丝在鱼体的下面向下折起形成弓形的鱼钩下固定环。鱼钩前固定环被软硅胶丝包覆在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独特,在水中行走时能产生不同的分流效果,平衡效果更佳,仿真效果更好,咬钩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中:1、鱼头;2、鱼体;3、鱼眼;4、方形凸起;5、凹槽;6、横纹;7、三角形凸起;8、硬钢丝;9、鱼钩前固定环;10、导线挂环;11、鱼钩下固定环;12、压水板;13、软硅胶丝;14、鱼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鱼头1、鱼体2和鱼尾14,鱼头1、鱼体2和鱼尾14为一体结构;鱼体2内部中空,鱼体2的背部向上弓起,鱼体2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条锯齿状突起的横纹6,横纹6起到分流和产生水花的作用。鱼尾14呈箭头形,鱼尾14和鱼体2之间的夹角为20~30°。鱼尾14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压水板12,压水板12向前下倾斜,倾斜的角度为135°;压水板12的上面设置有多个直径为0.1~0.3mm的圆孔,圆孔的作用是产生气泡和水花。压水板12、锯齿状突起的横纹6和箭头形的鱼尾14,共同作用使本实用新型在水中行走时更加稳定,根据行走速度的快慢产生不同的水流和水花。
鱼头1的前端设置有一个方形凸起4,方形凸起4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凹槽5。方形凸起4的四周捆绑有一簇细条状的软硅胶丝13。硬钢丝8从左向右依次横穿压水板12、鱼尾14、鱼体2、鱼头13后从方形凸起4内穿出;硬钢丝8穿过压水板后向上折起形成导线挂环10、穿过方形突起后向前折起形成鱼钩前固定环9;硬钢丝8在鱼体的下面向下折起形成弓形的鱼钩下固定环11。
鱼钩前固定环9被软硅胶丝13包覆在内,软硅胶丝的设置可让鱼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容易引起鱼类的察觉,软硅胶丝13优先设计为红色,更加鲜艳逼真。
本实用新型的假饵主要用于钓取石斑、红鲉、海狼、石首鱼,下面通过具体垂钓过程中的一组数据来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更优:
该实验选取上述的四种鱼各20条(随意选取的体重均为1-10斤),把选取的鱼放于100平米的鱼池内,实验时间为0.5小时,对于四种鱼中的各20条鱼,测试本实用新型与普通假饵鱼咬饵的数量,该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
1、石斑实验:
首先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20只石斑有15只咬住了本实用新型,咬饵数量占总数的15/20。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20只石斑中咬饵的数量为9只,咬饵数量占总数的9/20;
2、红鲉实验:
首先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20只红鲉有14只咬住了本实用新型,咬饵数量占总数的14/20。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20只红鲉中咬饵的数量为7只,咬饵数量占总数的7/20;
3、海狼实验:
首先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20只海狼有13只咬住了本实用新型,咬饵数量占总数的13/20。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20只海狼中咬饵的数量为6只,咬饵数量占总数的6/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中恒渔具有限公司,未经威海中恒渔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04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