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真空输送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59784.1 | 申请日: | 2015-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9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中;邱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铂(广州)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53/24 | 分类号: | B65G53/24;B65G53/60;B65G53/3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何传锋;唐娇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真空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真空输送机。
背景技术
在制药、食品、化工等工业,真空输送机已广泛使用。工业领域中很多场合空间是有限的,以制药工业的洁净车间为例,为节能,车间高度一般为2.6米左右,而车间内的压片机则有2米高,由于生产自动化的需要,在压片机上方安装真空输送机进行上料、放料操作,但是,由于现有的真空输送机都是竖直一体,在这里其高度十分讲究,即使装一个现有高度最小的真空输送机,其总高度也将超过天花板。因此,真空输送机的高度,关系到其是否可以安装、选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合在空间有限的场合上安装使用的分体式真空输送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真空输送机,其包括真空泵、反吹泵、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相互分离;所述第一机体设有气动室和过滤室;所述第二机体设有位于其上部的进料室和位于其下部的放料室;所述真空泵和反吹泵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气动室连通,所述真空泵、反吹泵连接气动室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所述气动室与所述过滤室是由过滤器分隔形成的两部分;所述过滤室通过上连接管与所述进料室连通;所述过滤室通过下连接管与所述放料室连通;所述进料室设有进料口以及与所述放料室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第三阀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连接管上设有可将物料从所述进料室单向送入所述过滤室内的第一单向阀,所述下连接管上设有可将物料从所述过滤室单向送入所述放料室内的第二单向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料口呈料斗状,其开口朝竖直方向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器的滤芯由若干凸起腔体组成,所述凸起腔体呈水平或竖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凸起腔体为具有一定长度的柱形腔体。
进一步,所述凸起腔体为具有一定长度的倒锥形或倒锥台腔体。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体式真空输送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可分离的设计,将现有的真空输送机的高度降低了50%,使其可以在空间有限的场合上安装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连接管上设置第一单向阀,真空泵抽吸过滤室和进料室空气时,物料可经上连接管单向送入过滤室内,并被过滤器吸附在表面,由此,有效防止物料向外界泄露,影响工作环境,同时保障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连接管上设置第二单向阀,反吹泵提供压缩气体进行过滤室排料时,过滤器表面和过滤室内的残留物料可经下连接管单向送入放料室内,并直接向受料装置(如压片机)供给,由此,有效地保持滤芯滤孔通畅,保证进料腔内的真空度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真空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一种分体式真空输送机,其包括真空泵1、反吹泵2、第一机体3和第二机体4,所述第一机体3与所述第二机体4相互分离;所述第一机体3设有气动室31和过滤室32;所述第二机体4设有位于其上部的进料室41和位于其下部的放料室42;所述真空泵1和反吹泵2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气动室31连通,所述真空泵1、反吹泵2连接气动室31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所述气动室31与所述过滤室32是由过滤器5分隔形成的两部分;所述过滤室32通过上连接管6与所述进料室41连通;所述过滤室32通过下连接管7与所述放料室42连通;所述进料室41设有进料口413以及与所述放料室42连通的出料口411,所述出料口411上设有第三阀门412。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第一机体3和第二机体4可分离的设计,将现有的真空输送机的高度降低了50%,使其可以在空间有限的场合上安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铂(广州)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赛铂(广州)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97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