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降温的即饮水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5940.7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8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丰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丰源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A47G21/18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降温 饮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水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快速降温的即饮水杯。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多种快速降温水杯,如一种名为55℃杯的降温水杯声称采用化学降温剂的方案达到降温的目的,还有的水杯采用其他的方案来降温。但是总结一下,现有的降温水杯具有如下的缺点:1、降温速度慢,倒入热水后需要等较长时的时间,等到热水降温到合适温度后方能够饮用;2、连续使用时,间隔时间很长,需要等待降温剂冷却后,才能够再次使用,否则达不到降温的效果;3、使用化学降温剂存在危险性,化学试剂一旦泄漏极易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4、现有的快速降温水杯为达到快速换热的目的,往往使用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制作,由此很自然的导致杯体质量较大,此外降温剂封存在夹套中,也导致杯体质量进一步增加,因此造成杯体很重,携带不便;5、杯体外形单一且制作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快速降温的即饮水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快速降温的即饮水杯,包括外外杯体和内胆,外杯体包裹在内胆外侧,外杯体与内胆之间形成密封的夹套腔,外杯体与内胆的上端面开放设置,形成杯口,杯口上设置有杯盖,其特征在于:在内胆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吸水孔,在内胆上方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孔,在夹套腔中设置吸管,吸管入口端由吸水孔插入内胆内部,吸管出口端由定位孔插入内胆内部后由杯口伸出。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吸管支架,吸管支架包括基体和撑架,基体固定在内胆外壁上,撑架由基体向外伸出,用于支撑吸管,保证吸管不与内胆直接接触。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外杯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注换水口。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外杯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气压平衡口,气压平衡口与注换水口对称设置,分布于外杯体的两侧。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吸管呈螺旋状盘绕在夹套腔中。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吸管有多根。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吸管、外杯体和内胆均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吸管设置于夹套腔中,吸管与换热介质之间有很大的换热面积,能够快速交换热量,达到倒入热水后即时饮用的效果;吸管的出水口由定位孔再伸入内胆中,这样能够将吸管设置于杯盖内,保证吸管出水口的卫生,从而有效提高水杯的卫生安全性;通过设置吸管支架,将吸管与内胆隔开一段距离,保证降温的效果,达到快速降温即时饮用的目的;为了解决连续使用的问题,通过设置注换水口,能够方便的更换夹套腔中作为换热介质的自来水,达到再次使用时能够有效保证降温效果的目的;此外,通过注换水口,排放出换热介质后,杯体的质量大大降低,方便外出携带;再者,为适应不同的用户的需求,通过注换水口调节换热介质的用量,能够灵活控制出水的水温,使其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注换水口向夹套腔中注入热水,达到快速获取热饮的目的;吸管在夹套腔中盘绕,结合透明的外杯体,还能够起到增加美感和增添乐趣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快速降温的即饮水杯,包括外杯体1和内胆2,外杯体1包裹在内胆2外侧,外杯体1与内胆2之间形成密封的夹套腔12,外杯体1与内胆2的上端面开放设置,形成杯口11,杯口11上设置有杯盖7,其特征在于:在内胆2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吸水孔31,在内胆2上方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孔32,在夹套腔12中设置吸管3,吸管3入口端由吸水孔31插入内胆2内部,吸管3出口端由定位孔32插入内胆2内部后由杯口11伸出。使用时,夹套腔12中充满自来水作为换热介质,由于吸管3设置于夹套腔12中,吸管3与换热介质之间有很大的换热面积,能够快速交换热量,达到倒入热水后即时饮用的效果;吸管3的出水口由定位孔32再伸入内胆2中,这样能够将吸管3设置于杯盖7内,保证吸管3出水口的卫生,从而有效提高水杯的卫生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丰源,未经杨丰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59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