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田施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55002.7 | 申请日: | 2015-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0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叶菊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菊芬 |
| 主分类号: | A01C15/02 | 分类号: | A01C15/02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魏谦 |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田 施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于农用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施肥器,特别是一种水田施肥器。
背景技术
在种植产业中,人们普遍通过增施肥料的方法达到补充地力不足、提高产质与产量的目的。由于经济效益与操作环境的限制(例如在水田中施肥时,自走式农用施肥机械不能进入田间作业),需要人工使用水田施肥的器具进行施肥。
例如,本申请人曾经设计并申报中国专利的一种水田施肥器【申请号201120051533.4;授权公告号CN202019545U】,该水田施肥器包括储料装置和与储料装置相连通的输肥管,输肥管的外端具有施肥口,输肥管的端口处套设有卡固圈,卡固圈上活动连接有能够遮盖施肥口的施肥板,施肥板与输肥管之间设有能够保持拉起施肥板从而闭合施肥口的复位装置。
上述水田施肥器具有操作方便舒适、抛肥射程范围大、撒肥稳定均匀的优点,但是,该结构的水田施肥器还存在以下缺点,卡固圈套设在输肥管上,卡固圈容易产生周向上的转动,如果采用螺钉穿过卡固圈并拧入输肥管的定位方式,螺钉会穿透输肥管外壁。另外,固定板需要通过铆接与输肥管固定,铆钉会穿透输肥管外壁。输肥管管壁的被螺钉和铆钉穿透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受到持续的作用力,导致开口缓慢扩大,使得卡固圈和固定板出现松动,并且,输肥管也会出现渗漏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田施肥器,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输肥管在长时间使用后外壁受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田施肥器,包括储料装置和输肥管,所述输肥管一端与储料装置相连通,另一端具有施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肥管上具有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所述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均与输肥管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部一呈片状并位于输肥管靠近施肥口处的外壁上,所述连接部一上活动连接有施肥板,所述施肥板能够抵靠在施肥口处的输肥管端面上,所述施肥板和连接部二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能使施肥板保持与输肥管端面抵靠并封堵施肥口的复位弹簧。
本水田施肥器的施肥板活动连接在连接部一上,施肥板和连接部二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操作人员握住输肥管并挥动手臂时,由于惯性力的作用,施肥板相对于连接处摆动并与输肥管接抵靠面脱开,使施肥口开启,肥料经过从施肥口流向施肥板并在挥动过程中被均匀地撒向土地,随后施肥板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复位并重新封堵施肥口,直至操作下一次挥动输肥管,重复上述动作实现连续施肥。在施肥的过程中,连接部一受到施肥板的连续作用力,连接部二受到复位弹簧的连续作用力。由于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均与输肥管为一体式结构,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不容易在连续作用力下发生损坏,从而使得输肥管的外壁不会受损。
在上述的水田施肥器中,所述连接部二呈片状,所述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均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沿平行于输肥管轴心方向前后布置并位于同一直线上。可以在原有的输肥管的成型模具结构基础上对模具进行改造,用于加工上述结构的输肥管,节省了重新设计模具的成本,并且,输肥管的脱模更容易。
在上述的水田施肥器中,所述连接部二具有贯通连接部二两侧面的连接孔一,所述施肥板上具有与复位弹簧数量相同的连接孔二,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在连接孔一处,另一端与对应的连接孔二相连。复位弹簧的两端都具有弯钩状的连接端,复位弹簧的一端钩设在连接孔一上,另一端钩设在连接孔二,复位弹簧的连接更方便、可靠。
在上述的水田施肥器中,所述输肥管与施肥口对应的一端端面为倾斜面,所述连接部一的前端伸出输肥管并与倾斜面之间形成限位口。装配时,施肥板卡入限位口处,再通过连接件将施肥板连接到输肥管的连接部一上,对施肥板的安装起到限位导向效果,提高施肥板装配速度。
在上述的水田施肥器中,所述连接部一的顶部具有向两侧延伸的挡沿,所述连接部一的两侧面分别具有若干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端部与所述挡沿相连,下端部与输肥管的外壁相连。通过设置挡沿和加强筋提高了连接部一的强度。
在上述的水田施肥器中,所述连接部一上表面呈圆弧形,所述连接部一顶部具有呈条形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条与连接部一的连接处具有呈圆弧形的过渡部,所述定位条的外端具有向上翘起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和连接部一形成导向开口。定位条和连接部一上表面形成夹持定位结构,在输肥管不使用时,通过定位结构将输肥管进行收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菊芬,未经叶菊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50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