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孔桩渣土运输车浆液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54354.0 | 申请日: | 2015-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0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徐胜祥;赵译苗;陈智勇;朱滨;秦卫星;杨铭;于洋;陈益;欧阳军胜;胡尚勇;郝建武;王一霏;赵松飞;梁伟;潘绍锋;王盼;许建伟;田宏卿;黄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0P1/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 地址: | 215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 渣土 运输车 浆液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桩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钻孔桩渣土运输车浆液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钻孔桩渣土运输车运输的渣土中含有部分浆液,呈泥浆状,塑性流动状态的渣土在装卸、运输的过程中时常出现泥浆“滴、撒、漏”现象,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污染。渣土的运输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随着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污染有越来越严格的标准。此外,漏出的浆液也会引起空气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施工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钻孔桩渣土运输车浆液回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钻孔桩渣土运输车浆液回收装置,包括车架,车架上设有车体挡板,车架下侧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下侧活动连接收集泥浆槽体,收集泥浆槽体上侧连接链条的一端,链条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件上,车架和车体挡板连接处设在收集泥浆槽体上方。
车体挡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和链条连接收集泥浆槽体,在运输过程中,通过车体挡板的狭缝漏出的浆液通过收集泥浆槽体进行临时收集。在卸载渣土时,收集泥浆槽体内的浆液随着车厢内的渣土自动同步被排出。
作为优选,收集泥浆槽体包括底壁和导流侧壁;导流侧壁上侧连接链条。导流侧壁的设计便于倾倒渣土时,便于倒出渣土。
作为优选,导流侧壁和底壁之间夹角为α,90°<α<175°。90°<α<175°时,更方便倒出渣土。
作为优选,车体挡板固定时,底壁平行于水平面。运输渣土时,底壁平行于水平面,便于收集渣土。
作为优选,收集泥浆槽体的长度大于车体挡板的长度。收集泥浆槽体的长度大于车体挡板的长度,能够更彻底的收集渣土。
作为优选,收集泥浆槽体铰接在第一连接件上。
作为优选,车架上设有挡板密封条。挡板密封条与车体挡板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车体挡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和链条连接收集泥浆槽体,在运输过程中,通过车体挡板的狭缝漏出的浆液通过收集泥浆槽体进行临时收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渣土运输过程中撒、漏污染道路,尤其污染施工环境的技术问题。在卸载渣土时,收集泥浆槽体内的浆液随着车厢内的渣土自动同步被排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渣土运输过程中浆液撒、漏后,浪费原料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以上设计达到了环保的技术效果。且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倾倒渣土时本实用新型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钻孔桩渣土运输车浆液回收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车架4,车架4上设有车体挡板1,车架4下侧设有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第一连接件11下侧活动连接收集泥浆槽体3,收集泥浆槽体3上侧连接链条2的一端,链条2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件12上,车架4和车体挡板1连接处设在收集泥浆槽体3上方。
实施例2
钻孔桩渣土运输车浆液回收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车架4,车架4上设有车体挡板1,车架4下侧设有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第一连接件11下侧活动连接收集泥浆槽体3,收集泥浆槽体3上侧连接链条2的一端,链条2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件12上,车架4和车体挡板1连接处设在收集泥浆槽体3上方。
收集泥浆槽体3包括底壁31和导流侧壁32;导流侧壁32上侧连接链条2。导流侧壁32和底壁31之间夹角为α,90°<α<175°。车体挡板1固定时,底壁31平行于水平面。
实施例3
钻孔桩渣土运输车浆液回收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车架4,车架4上设有车体挡板1和挡板密封条13,挡板密封条13与车体挡板1配合连接。车架4下侧设有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第一连接件11下侧活动连接收集泥浆槽体3,收集泥浆槽体3上侧连接链条2的一端,链条2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件12上,车架4和车体挡板1连接处设在收集泥浆槽体3上方。
收集泥浆槽体3包括底壁31和导流侧壁32;导流侧壁32上侧连接链条2。导流侧壁32和底壁31之间夹角为α,90°<α<175°。车体挡板1固定时,底壁31平行于水平面。收集泥浆槽体3的长度大于车体挡板1的长度。收集泥浆槽体3铰接在第一连接件11上。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43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