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道高频通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4077.3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8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江鹤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禹;吴晓智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0 | 代理人: | 陈智雄;黄秀婷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通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道高频通气装置,用于困难气道病患的输氧急救。
背景技术
困难气道是指由于病患因甲状腺出血、喉部肿瘤或进行全麻处理后昏迷时所进行的面罩通气或气道插管时所遇到的困难。困难气道(Ⅲ级或Ⅳ级)在所有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4%,在手术室的发生率为0.9%,在急诊室的发生率为6%~11%,此类病患中不能插管和面罩加压供氧而需要环甲膜穿刺或气道切开的发生率在急诊室中为1%~2.8%。在不能通气也不能插管的紧急困难气道状况时,目前较为传统的应急治疗方法是将气道切开并从切口处置入气管导管,由于对气管的创伤较大,并对气管软骨造成永久性的创伤,这种急救方法始终被人们所诟病,因此这种办法逐渐被本领域的医疗人员所淘汰。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现有在置管困难的情况下多采用环甲膜穿刺针进行环甲膜穿刺置管的办法处理。例如中国专利200820212102.X和201310474665.1就公开的这两种环甲膜穿刺针就是目前较为常用的环甲膜穿刺针,类似结构的环甲膜穿刺针还有许多。
然而现有的环甲膜穿刺针仍然存在众多不足及局限性。现有的环甲膜穿刺针均是针对普通的呼吸机设计而成,然而普通的呼吸机短时间供气量较少,为了满足患者通气量的需求,因而必须采用口径很大的穿刺针,其直径均在6mm以上,并且多采用弧形的穿刺针。
众所周知,环甲膜软骨是人体气道中口径最大的地方。由于现有的这些环甲膜穿刺针口径较大,因此,在急救时现有的这些环甲膜穿刺针必须要从环甲膜软骨处置管,因而不适用于那些环甲膜以上的上声道阻塞的病患使用。
其次,对于气道较细的儿童来说,在其常发生的气道异物堵塞情况下,同样难以采用现有的环甲膜穿刺针对其进行急救。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现有的这些环甲膜穿刺针特别是在困难气道患者的急救上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且由于现有的环甲膜穿刺针直径过粗,环甲膜软骨的穿刺也会对组织造成的永久性损伤依然较为严重,同时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声带损伤、声门狭窄、气道狭窄等,为当今医学界所诟病。
为了解决以上,在1967年,瑞典Sjostrand等人首先介绍了每分钟60~100次呼吸频率的技术,被称为高频正压通气(HFPPV)。随后,Klein等人研究对高频正压通气进行了技术改革,并将这个系统重新命名为高频喷射通气(HFJV)。于是,高频喷射通气(HFJV)成为一种维持通气的技术,应用这种技术是使迅速搏动或爆发的气体在低压下经过一个狭窄的喷射管而进入呼吸道,利用该技术发明了高频喷射呼吸机。
然而现有使用高频喷射呼吸机对困难气道患者进行急救的办法较为简陋,只是单纯的利用通气细管与高频喷射呼吸机接通后从口腔中置入进行急救。可是这样的做法在遇到上声门严重梗阻的病患时仍然束手无策,若利用现有的环甲膜穿刺针进行穿刺并接通高频呼吸机的做法,由于其穿刺针口径大且多为曲管,其高频喷射的气体容易在针管内部产生湍流造成供氧量不足,难以胜任急救工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尚不存在一种能够适用于对困难气道患者进行急救的通气装置,发明一种能够满足高频喷射呼吸机的输气特点、能够配高频喷射呼吸机对困难气道病患进行急救的呼吸装置已成为当务之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道高频通气装置,其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尚不存在一种能够适用于对困难气道患者进行急救的通气装置这一空白,能够满足高频喷射呼吸机的输气特点、并能够默契配合高频喷射呼吸机对困难气道病患进行急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道高频通气装置,包括送气针筒和针体,送气针筒包括相互连接的筒身和连接部,连接部外壁向外延伸出用于外接供氧的能配合塞子或盖子使用的输氧口,筒身内设置有大小与筒身内径相适应的活塞,该活塞远离连接部的一侧连接有推送手柄,该推送手柄伸出筒身外;针体包括针帽和针身,该针帽的一端能与连接部连接,其另一端能与针身连接。针身露出针帽部分由两段相互连通的直的针管构成,该两段直的针管之间的角度>90°。
该气道高频通气装置的针管由两段成角度的针管构成,在其进行高频供氧时有效地避免了湍流的产生,保证了气流的稳定供应,避免急救时造成气压伤。其对环甲膜损伤小,且由于结构简单,能够进行手动操作,特别适用于野外等环境的气道急救。
所述活塞靠近连接部的一面设置有石灰层。石灰层的设置可以吸收病患呼出的二氧化碳,避免了废气在筒身内的堆积,保证了输氧过程的顺利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禹;吴晓智,未经成禹;吴晓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4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卡接式管接头的中分管组件
- 下一篇: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