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供热系统自动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51630.8 | 申请日: | 2015-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6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瀚文 |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陈海滨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供热 系统 自动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改善家庭居住环境的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供热系统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北方的城市小区的家庭集中供热已经普及,冬季集中供热的推广和普及,极大改善了居家的生活环境条件,降低了碳排放量。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国家对节约能源、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环保等要求等也不断提高,因此在满足人们居住要求前提下,需要我们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达到实现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在人们对室内供热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供热系统自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室内供热系统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主机和与主机相连的多个从机,所述主机包括主控制单元,主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主输入单元,主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主通信单元、存储器单元、主电源管理单元及主显示单元;所述从机包括副控制单元,副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信号采集单元和副输入单元,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副通信单元、驱动单元、副电源管理单元及副显示单元。
优选地,所述主通信单元和副通信单元均具有无线通讯接口和有线通讯接口。
优选地,所述主显示单元和副显示单元都包括依次连接的液晶控制器和液晶显示器。
优选地,所述主电源管理单元和副电源管理单元均由充放电电路和蓄电池组成。
优选地,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样电路、有源滤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及限幅保护电路,限幅保护电路与所述副控制单元相连。
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逻辑输出控制电路、光电隔离电路及功率放大驱动电路,逻辑输出控制电路与所述副控制单元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供热系统自动控制装置,一个主机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连接多个从机,每个室内房间设置一个从机,从机的信号采集单元采集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信号,然后经控制单元进行处理,进而控制电动调节阀调节暖气的热水进水量大小控制室内温度,控制超声波加湿装置调节室内的湿度,使得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维持在设定的数值。
该室内供热系统自动控制装置中,主控制单元和副控制单元的微处理器均采用低功耗的微处理器,并具有休眠的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装置的功耗。主输入单元采用简单的开关式,便于用户的操作和管理。主电源管理单元和副电源管理单元由充放电电路和蓄电池组成,在市电网断电时仍可以维持装置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实现对家庭每个房间的温度、湿度独立调节,以满足个性化的环境要求,同时可以在满足房间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碳排放,实现节能减排,有助于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室内供热系统自动控制装置中主机的结构框图。
图2为室内供热系统自动控制装置中从机的结构框图。
图3为室内供热系统自动控制装置中从机内信号采集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4为室内供热系统自动控制装置中从机内驱动单元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至图4,室内供热系统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主机和与主机相连的多个从机。主机包括主控制单元1,主控制单元1的输入端连接主输入单元2,主控制单元1的输出端连接有主通信单元3、存储器单元4、主电源管理单元5及主显示单元6。
从机包括副控制单元7,副控制单元7的输入端连接有信号采集单元9和副输入单元8,副控制单元7的输出端连接有副通信单元10、驱动单元11、副电源管理单元12及副显示单元13。
主控制单元1和副控制单元7分别作为主机和从机的核心,主控制单元1和副控制单元7的微处理器均采用ARM先进架构的Cortex-M3处理内核的32位微处理器,具有运算速度快、实时性好、功耗低的特点。
主通信单元3和副通信单元10均具有无线通讯接口和有线通讯接口,可以实现主机和从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通信功能。
信号采集单元9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样电路14、有源滤波电路15、信号放大电路16及限幅保护电路17,限幅保护电路17与副控制单元相连7。采样电路14采用低成本的温度电阻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限幅保护电路17采用静电释放保护组件,有效防止静电等对装置的影响。有源滤波电路15采用一阶有源滤波器组成,根据实际工况,其滤波器的截止频率选为10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瀚文,未经张瀚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16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