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料仓料位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1168.1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1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徐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新川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20 | 分类号: | G01F23/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40122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料仓料位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或贮存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管材原材料的料仓料位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管材是建筑工程必需的材料,常用的有给水管、排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电线导管、雨水管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的管材也从金属材质向塑料材质发展。塑料管材的加工装置主要自动上料机,单/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模具,真空定径喷淋箱,牵引机,切割机,堆料架等组成。
单/双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上设有料仓,料仓起到暂时贮存物料的作用,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在管材的加工过程中,管材的原料为形状规则的塑料颗粒,自动上料机将管材的原料提升至单/双螺杆挤出机的料仓中。现有的料仓为了保证其使用寿命,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对料仓料位的检测不能通过肉眼直接观测得知。现在对料位的检测有超声波物位计、雷达料位计、激光物位计等,但是上述料位计都采用了较为精密的仪器,价格较高,不便于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料仓料位的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料位计采用较精密的仪器,价格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料仓料位的检测装置,包括极限位置检测装置和中间位置检测装置,所述极限位置检测装置包括称重盘和在料仓料位极限位置处开设的通孔,通孔的高度小于管材原料的尺寸,称重盘可在通孔内转动,称重盘的轴向为通孔的高度方向;中间位置检测装置包括转盘和在料仓上开设的条孔,条孔位于料仓料位的最大极限位置和最小极限位置之间,条孔的宽度小于管材原料的尺寸,转盘可在条孔内转动,转盘的径向为条孔的高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当料仓的料位超过料位的极限位置时,对应的极限位置检测装置的称重盘上会有重量显示。当料仓的料位在转盘的范围内时,管材的原料会阻碍转盘的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极限位置检测装置通孔的高度小于管材原料的尺寸,可防止管材原料从通孔内带出。2、称重盘可在通孔内转动,当料位未高于称重盘时,可通过称重盘的转动将管材原料清除。3、称重盘可称量出其上管材原料的重量,当料位高于称重盘时,必然有管材原料在称重盘上。4、中间位置检测装置条孔的宽度小于管材原料的尺寸,可防止管材原料从条孔内带出。5、转盘在料仓料位的最大极限位置和最小极限位置之间转动,如该范围内有管材原料,会阻碍转盘的运动,操作人员在手动转动转盘时,能感觉出是否有管材原料阻碍转盘运动。本实用新型能通过极限位置检测装置和中间位置检测装置对料仓的料位进行检测,且没有采用成本较高的精密仪器,便于推广。
进一步,所述极限位置检测装置中料仓料位极限位置为料仓料位最大极限位置,料仓料位的最小极限位置可通过转盘判断出,而料仓料位的最大极限位置通过转盘判断比较困难(原因在于,是否有管材原料阻碍转盘,操作人员容易判断;但是有多少管材原料阻碍转盘,操作人员就不容易判断了)。
进一步,所述转盘最低处靠近料仓料位最小极限位置,通过转盘可对料仓料位最小极限位置进行判断。
进一步,所述称重盘从中心处至边缘处厚度逐渐减小,便于管材原料沿称重盘的边缘滑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料仓料位的检测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料仓料位的检测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料仓1、称重盘2、通孔3、转盘4、条孔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料仓1料位的检测装置,包括最大极限位置检测装置和中间位置检测装置。最大极限位置检测装置包括称重盘2和在料仓1料位最大位极限位置处开设的通孔3,通孔3的高度小于管材原料(管材原料呈规则的颗粒状)的最小尺寸,称重盘2可在通孔3内水平方向上转动,称重盘2从中心处至边缘处厚度由厚至薄。中间位置检测装置包括转盘4和在料仓1上开设的条孔5,条孔5位于料仓1料位的最大极限位置和最小极限位置之间,条孔5的宽度小于管材原料的尺寸,转盘4可在条孔5内竖直方向上转动,转盘4最低处高于料仓1料位最小极限位置1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新川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新川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11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