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件内腔多角度盲孔的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0145.9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2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力达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3/00 | 分类号: | B23B4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2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内腔多 角度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零件内腔多角度盲孔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机床工具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装备产业,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在内腔空间受限的零件的内腔进行加工,如在尺寸较小的内球面上加工各种角度的盲孔,又如在无油轴承内腔加工存储润滑剂的孔。一般的,这些孔的特点是都在零件内表面,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加工材料多为铜等有色金属,所需切削力较小。
在尺寸较小的内球面上加工各种角度的孔,传统的加工装置无法进行这一加工;在无油轴承内腔加工存储润滑剂的孔,需要采用专用机床或改造机床。滑动轴承具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油槽:圆环油槽、螺旋八字油槽、圆环—螺旋八字油槽。按传统工艺方案,圆环油槽可以在普通车床上加工,螺旋八字油槽在专用机床上加工,圆环—螺旋八字油槽先后分两道工序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内腔多角度盲孔的加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以加工内球面上多个角度的盲孔,也可以加工内表面垂直或水平方向槽。
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刀具转头机构、传动驱动机构、角度调节机构、进给机构和箱体;传动驱动机构包括主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软轴;主轴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第二深沟球轴承竖直安装在箱体上,位于箱体内的主轴底部同轴连接有主动锥齿轮,软轴通过第十二深沟球轴承和第十三深沟球轴承水平安装箱体内的支架上,软轴一端同轴连接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软轴一端同轴连接从动锥齿轮另一端连接刀具转头机构,箱体的两侧平行安装有结构相同的角度调节机构和进给机构。
所述的软轴靠近端部处设有凸缘,软轴的凸缘卡在推力轴承和第三深沟球轴承之间实现软轴与内套筒的轴向定位。
所述的刀具转头机构包括刀具、内套筒、外套筒、直齿圆柱齿轮、双联齿轮和推力轴承,内套筒同轴安装在外套筒内,软轴另一端通过推力轴承、第三深沟球轴承和第四深沟球轴承套在内套筒中,软轴伸出内套筒的端面上安装有用于加工的刀具;外套筒一侧外壁固定有沿径向的支撑轴,支撑轴同轴安装有直齿圆柱齿轮,支撑轴通过第七深沟球轴承连接箱体,直齿圆柱齿轮与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外套筒的另一侧外侧壁固定有径向的支撑圆台,支撑圆台中心开有通孔,支撑圆台通过第五深沟球轴侧套在支撑板中,支撑板连接到箱体上,与支撑圆台通孔同一侧的内套筒侧壁沿轴向方向设有一条形块,条形块开有沿轴向的条形槽,条形槽的底部为齿条结构,双联齿轮的中部轴通过第六深沟球轴承装在外套筒的通孔中,双联齿轮的中部轴外端部通过第九深沟球轴承连接箱体,双联齿轮一侧的内齿轮安装于内套筒的条形槽并与其底部的齿条啮合,双联齿轮另一侧的外齿轮伸出外套筒外与进给机构连接。
所述的进给机构包括进给螺杆、进给齿条、进给旋转手柄和进给分度盘,进给螺杆经第十深沟球轴承和第十一深沟球轴承套装在箱体上,进给螺杆的一端伸出箱体和进给分度盘后与进给旋转手柄同轴连接,进给分度盘固定安装在箱体上,进给旋转手柄上开有条形槽,进给固定销穿过条形槽连接到进给分度盘,进给齿条螺纹套在进给螺杆另一端的螺纹丝杠上,进给齿条与双联齿轮另一侧的外齿轮啮合。
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角度调节螺杆、角度调节齿条、角度调节旋转手柄和角度调节分度盘,角度调节螺杆经第七深沟球轴承和第八深沟球轴承套装在箱体上,角度调节螺杆的一端伸出箱体和角度调节分度盘后与角度调节旋转手柄同轴连接,角度调节分度盘固定在箱体上,角度调节旋转手柄上开有条形槽,角度调节固定销穿过条形槽连接到角度调节分度盘,角度调节齿条螺纹套在角度调节螺杆另一端的螺纹丝杠上,角度调节齿条与直齿圆柱齿轮啮合。
所述装置用于安装到立式机床的立柱上对工件进行加工,工件由万能分度头的三爪卡盘夹持。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立式机床,对立式机床(如立式铣床)进行应性改造,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箱体装在机床立柱上,实现多角度盲孔的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力达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力达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0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