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9540.5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1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硕;王大勇;黄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韩晓梅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并联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中吸收塔出口的烟气除雾装置及应用,尤其是一种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烟气脱硫技术中,以湿法脱硫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其核心设备为吸收塔,经过吸收塔洗涤后的烟气,会带有大量的液滴,随烟气排放。这既造成大量水的流失,同时,在水中溶解和悬浮的颗粒物也会一同排入大气,造成空气二次污染。
为了降低液滴的排放,现有技术手段是在吸收塔顶部加装除雾器。现有除雾器以折板形式居多,其除雾效果较好,极限粒径能够达到25微米左右。因其受二次夹带的制约,其工作速度不能过高,因此想进一步减小其极限粒径十分困难。
如果想进一步提高除雾效果,减小极限粒径,需要通过组合原理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流动速度。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的除雾器形式,利用气动旋流原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流速,降低了极限粒径,从而达到降低除雾器出口雾滴浓度的效果的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脱除湿法烟气脱硫后的烟气中所含的游离态液滴的方面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气动旋流除雾单元和封堵板,所述气动旋流除雾单元的中轴线为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气动旋流除雾单元为一个时,该气动旋流除雾单元的顶部和底部的外缘均连接设有封堵板;
所述气动旋流除雾单元为两个以上时,该气动旋流除雾单元在同一水平面上呈并列间隔设置,每一个气动旋流单元的中轴线相平行设置,每一个气动旋流除雾单元之间的底部和顶部均通过封堵板相密封连接在一起,在最外侧的气动旋流除雾单元的顶部和底部的外缘均连接设有封堵板。
而且,所述气动旋流除雾单元包括筒体、导流板、导流叶片、密封板、渐缩段、扩流段和排水段,所述导流板、导流叶片、渐缩段和扩流段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筒体内,所述排水段同轴设置于扩流段上方的筒体上,所述导流板倾斜安装在筒体内的底部;
所述导流叶片由多个平面叶片组成,该多个平面叶片以筒体的中心线呈圆对称布置,每个平面叶片均与水平方向有夹角,每个平面叶片在筒体的横截面方向的投影均能够将整个横截面全部覆盖,并且有重叠;
所述密封板为平板或曲面板,该密封板安装在导流叶片的轴心处;
所述渐缩段为锥形圆管,与筒体同轴设置,渐缩段自下而上直径逐渐缩小,底部与筒体内壁光滑连接在一起,底部的直径与筒体的直径相同,顶部的直径与扩流段的直径相同;
所述扩流段为锥形圆管,与筒体同轴设置,扩流段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增大,顶部与筒体内壁光滑连接在一起,顶部的直径与筒体的直径相同,底部的直径与渐缩段的顶部直径相同,所述渐缩段与扩流段之间通过一与筒体同轴设置的直管连接在一起;
在近筒体顶部的下方的筒体上设置排水段,所述排水段包括档水圆环和集水槽,所述档水圆环的内端部同轴设置于筒体内壁内,该设于筒体内壁内的档水圆环的内端部的横断面呈倒置L形,该档水圆环的外端部自内端部穿过筒体内壁向上倾斜延伸至筒体外,在筒体外部形成圆弧过渡的弯角并弯向竖直向下的方向,档水圆环的一侧与筒体相连接设置,该与筒体相连接设置的档水圆环的另一侧与筒体间隔设置,设置于筒体外的档水圆环下方与筒体同轴设有集水槽,该集水槽的直径大于筒体外的档水圆环的最大直径,该集水槽上设有排水装置,用于将集水槽内收集的液体排出。
而且,所述筒体为直桶圆管结构,长度为500mm至3000mm,内径为100mm至1000mm,内壁光滑,采用摩擦系数低的材料。
而且,所述摩擦系数低的材料为塑料制品。
而且,所述集水槽上设有排水装置为在集水槽上设置排水孔或排水管。
而且,所述依次相连接设置的导流叶片、密封板、导流板、渐缩段、扩流段和排水段均设置一层或多层,形成串联布置。
而且,所述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安装在湿法烟气脱硫的设备中。
而且,所述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安装在烟气脱硫装置吸收塔内或安装在吸收塔后单独的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9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饮水装置
- 下一篇:芽苗菜自动供水生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