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福寿螺螺卵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8960.1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7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邹湘辉;吴丽娜;孙延杰;查广才;郑玉忠;许书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山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A01K7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10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福寿 螺螺卵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福寿螺螺害控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福寿螺螺卵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福寿螺(Pomaceacanaliculata)是近些年来备受国际关注的危害性外来入侵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福寿螺对环境适应性强、食性杂、个体大、生长迅速、繁殖力强,是危害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恶性入侵水生动物,在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委员会将其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目前,我国对螺害的控制以化学杀螺剂防治为主,在一定程度为农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杀螺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再加上不合理利用杀螺剂,造成了环境污染,给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威胁。因此寻找开发可持续的、环境友好螺害防治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比如结合物理去除螺卵和环境友好的化学防治法,达到有效控制螺害的目的,为此有必要设计制造一种能够高效采集福寿螺螺卵的采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福寿螺螺卵采集装置。
一种福寿螺螺卵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由螺卵收集网、四边形框,和手柄构成;所述螺卵收集网的下端为收紧结构,所述螺卵收集网的上端与四边形框的各边相连接形成敞口结构;所述四边形框由一根长塑料条、与长塑料条相对的刀片,以及分别与所述长塑料条和所述刀片两端连接的两根短塑料条组装而成;而所述手柄连接在所述长塑料条上。
其中,所述四边形框为梯形框。
其中,所述螺卵采集网为锥筒形网。
其中,所述螺卵采集网由30目的尼龙筛绢制成;
其中,所述刀片为不锈钢刀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福寿螺螺卵采集装置,结构简单,采集人员能够安全高效的在池塘等水面岸边将附着于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等上面的螺卵挂离并收集起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福寿螺螺卵采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福寿螺螺卵采集装置,由螺卵收集网10、梯形框20,和手柄30构成;所述螺卵收集网10的下端为收紧结构,所述螺卵收集网10的上端与梯形框20的各边相连接形成敞口结构;具体来说,所述螺卵采集网为锥筒形网,且由30目的尼龙筛绢制成。所述梯形框20由一根长塑料条21、与长塑料条相对的不锈钢刀片22,以及分别与所述长塑料条和所述不锈钢刀片两端连接的两根短塑料条(23,24)组装而成;而所述手柄30连接在所述长塑料条21上。
福寿螺螺卵一般分布于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且与附着物粘附较紧密,很难进行人工去除。本装置能快速有效的去除这些粘附物上的螺卵,每分钟可达去除20~30个卵块,对采集人来说省时省力且非常安全。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以内,可以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式实施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具体实施例,只要没有脱离实用新型实质的实施方式,均应理解为落在了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山师范学院,未经韩山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89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