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猪林下放养补饲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8406.3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2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涛;何鑫淼;刘娣;吴赛辉;冯艳忠;于晓龙;孙雷;陈赫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1/02 | 分类号: | A01K1/02;A01K5/02;A01K7/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林下 放养 补饲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
背景技术:
林下养猪是指在林地环境下,以猪为养殖对象,舍饲和林地放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是近年来掀起的一项低碳环保的新兴养殖方式,由于该方式能较好克服养殖污染,缓解用地紧张困难,生产出天然优质的商品猪,因而深受大养殖者、消费者的欢迎。然而,由于猪品种、林地结构等的差异,养殖户在林下养殖时必须掌握相关管理技术,否则不仅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还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林地选择是关键
林下养殖是在森林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要选择天然林地,一般天然林好于原始林、阔叶林好于针叶林、天然林,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在水果林地。要求放养场周围5公里内没有大的污染源,地势以不超过20°为宜。同时注意选择通风、向阳、不太潮湿,植被对放养猪无毒害的林地。砍伐对放养猪有伤害的荆棘、有毒杂草,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中毒事件。场地最好用篱笆或塑料、铁丝网等围起来。
、林下放养的生猪品种
一般情况下,所有品种猪都可以林下养殖,但考虑到品种以及肉质等因素,仍以地方品种为宜,原因主要是地方品种耐粗饲,觅食力强,抗逆性好,生长期相对较长。
、放养体重
体重过大,生活习性已经形成,适应能力差;体重过小,抵抗外界不利因素能力弱,不易成功。体重一般以20公斤为宜,因为此时,各项机能比较健全,对外界不利因素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放养程序
建立放养驯练场,将准备放养的猪集中到放养林地的一个场地进行循序渐进式的训练,白天放养,晚上找回,这样,反复训练1-2周,然后放养。落实放养猪驯养员,要求驯养员要有耐心爱心,不允许简单粗暴,鞭打放养猪。建立固定的投喂地点、时间、口令,在放养区挑选合适的地点、适当放置料、水槽,选择固定的时间,统一的口令信息,使放养猪形成条件反射,适应放养管理。
、放养管理
科学提供饲料放养猪要生长,需要能量、蛋白质等,因此要根据放养猪的不同阶段,科学提供饲料,不能一放了之。由于放养猪接触野外环境,容易滋生寄生虫,因此,要定期针对性地在饲料加上驱虫药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放养猪在生长过程中与林地等外界环境广泛接触,随时都有可能受到疫病传染因素的威胁,并且放养猪生长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10-12个月出栏,为防患未然,必须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放养猪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放养猪抵抗力,确保放养成功。根据大小合理分群:一方面合理分群,可以让放养猪都能吃上料,均匀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掌握放养猪的生长情况,及时出栏上市。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分区轮牧,以便林地能休养生息,保证放养环境的植被生长和环境干燥。在林地,适当种植一些猪爱吃的优质青饲料、牧草,满足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要。落实专人,跟踪观察放养猪的吃料、休息、精神状态、长膘等情况,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掌握放养猪的生长、疾病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其组成包括:补饲区、控制区和隔离区,所述的补饲区的一侧设有饲料投放区,所述的饲料投放区的对侧设有饮水区,所述的控制区包括控制区入口、可移动挡板、出猪台和控制区出口,所述的隔离区包括隔离区入口和隔离区出口,所述的补饲区设有补饲区入口,补饲区、饮水区、控制区和隔离区通过底板连接。
所述的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所述的饲料投放区安置有双面自动采食槽10个和2米高遮阳顶,所述的饮水区安装有自动饮水器20个和1个水箱。
所述的种猪林下放养补饲区,所述的补饲区入口设置为3-5m,所述的控制区入口设置为1m,所述的控制区出口设置为2m,所述的隔离区入口设置为50cm,所述的隔离区出口设置为1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84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簧连接杆
- 下一篇:一种外锁齿形结构的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