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壳滤器组合支撑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7398.0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1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钦湘;谢伟娟;徐贤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器 组合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净化领域一次性滤器的组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软壳滤器组合支撑件。
背景技术
血液净化领域不论是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还是红细胞,都会涉及到使用含特定孔径的膜装配而成的滤器来进行过滤。传统滤器是采用两片硬壳塑料组装而成,全血过滤中只能先过滤白细胞,再热合后去掉硬壳滤器,然后离心,费人费力。而血站在制备成分血过程中,经常采集的全血先离心,分出红细胞悬液,然后在线过滤红悬中的白细胞。硬壳滤器无法满足耐离心;现有采用至少两层PVC膜与滤膜通过热压制成软壳滤器,PVC前膜与进口导管、组合滤膜的一侧形成滤前液腔;PVC后膜与出口导管、组合滤膜的另一侧形成滤后液腔,目前都是采用弯曲的导管作为支撑件提供有效的后液腔,但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以下问题:1、血液进入滤前液腔后,因组合滤膜的阻碍作用,在滤前液腔的血液体积远远大于滤后液腔,从而对组合滤膜产生挤压,使其与PVC后膜贴合,堵塞了出液口,造成滤后液腔血液出液困难;2、因为导管中间是空腔,经过高温蒸汽灭菌后,导致导管不同程度变形,粘连,使后液腔有效面积很不稳定,有的大有的小,影响滤器过滤性能;3、现在的导管弯曲支撑,因为导管两端热合在PVC后膜上,会出现热合过度导致导管脱离,造成出液腔有效体积减少,严重影响产品性能及外观。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滤后液腔血液流动阻滞、提高流动效率的软壳滤器组合支撑件。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壳滤器组合支撑件,安装于软壳滤器的滤后液腔内,该支撑件包括出口导管和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至少一个弯曲或弯折处,支撑体两端共同固定于出口导管的管壁上;支撑体内侧设有若干凹槽,或若干凸起。
所述支撑体的两端与出口导管端部连接,与PVC膜共同热合,形成连通出口导管的封闭滤后液腔;支撑体的凹槽或凸起设于远离出口导管的一端。所述凸起或凹槽的数量为1~10个,优选为3~7个。须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内侧是朝向组合滤膜方向的一侧,外侧是朝向PVC后膜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体外侧面沿支撑体延伸方向设有一道引流槽。引流槽的作用是将滤后液腔中前部的血液引流至后端出口导管的开口处,对血液的流动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体采用塑料或硅胶材料制成,其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的任意一种。支撑体须满足一定尺寸,才能起到支撑和引流的效果。因此,所述支撑体从出口导管开口处到离开口处最远端的直线距离为滤后液腔同轴长度的1/2~2/3。另一方面,所述支撑体和出口导管都是采用一次注塑工艺制成一体的实心结构。通过将支撑体与出口导管融为一体,采用一次性注塑,可实现如下功能:1、在血液过滤过程中,消除了因为液体挤压导致的出口变形堵塞,实现流畅过滤;2、注塑件是实心件,在产品高温灭菌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解决了出液腔体积不稳定的难题;3、该专利支撑件是在出口导管下端处热合,彻底消除了以前中空软管热合在软壳滤器出液腔两边造成的热合过度问题。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支撑体与出口导管融为一体,实现支撑与血液流出,有效保证滤后液腔的体积和引流顺畅度,通过设置引流槽增强了滤后液腔内血液的流动性;设置的凹槽/凸起保证了在PVC后膜与组合滤膜的挤压下,支撑体外侧的血液能进入支撑体内侧流出滤后液腔。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现有软壳滤器存在的重大问题,且利于规模化生产制备,具有良好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软壳滤器组装的参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软壳滤器组合支撑件,安装于软壳滤器的滤后液腔内,该支撑件包括经一次注塑制成的一体化出口导管1和支撑体2,支撑体2包括至少一个弯曲或弯折处,其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的任意一种,支撑体2为实心结构。
支撑体2外侧面沿支撑体2延伸方向设有一道引流槽3。支撑体2两端共同固定于出口导管1端部的管壁上,与PVC前膜6和PVC后膜7共同热合;支撑体2内侧设有1~10个凹槽,或1~10个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73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 下一篇:一种可折叠式圆桶尿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