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道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44668.2 | 申请日: | 2015-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6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程冲;高伟;吴辉;喻雪;刘红;陈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特瑞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13/00 | 分类号: | F23J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400084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输送管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道管。
背景技术
企业生产排放的废气需要通过降尘处理才能排入空气中,能减少空气中粉尘的数量,以免大气污染,降低环境污染以及对气候的影响,然而现在的降尘装置结构复杂,降尘部件使用寿命较短,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能提高降尘效率的烟道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烟道管,包括管体,在所述管体的出口端设有漏斗箱,在所述漏斗箱的顶端设有出烟管,在所述出烟管的出口端设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环绕出烟管出口端的外形固定设置,固定在出烟管出口端对应位置的所述喷水管上均匀设有多个喷水孔,多个所述喷水孔的开口均朝向出烟管的中心,每个所述喷水孔内均嵌设有活性炭滤网;在所述漏斗箱的下端连接有出水管。
采用以上结构,在管体的出口端设置漏斗箱,可以减缓烟雾排出的速度,可以沉淀烟雾之中的部分粉尘在漏斗箱内,此时,出烟管出口端的喷水管一直在喷水,烟雾向出烟管移动的同时,喷出的水也可带走烟雾中的部分粉尘,使其沉降到漏斗箱的底部,烟雾随之到达出烟管的出口端,此时,喷水孔里的活性炭滤网可以吸附一部分的烟雾粉尘,由于喷水孔向外喷水的作用力,孔口及活性炭滤网的网眼不易被烟雾粉尘粘附,不易封住孔口,喷水效果不会受影响,能延长使用寿命;出水管可控制漏斗箱内的水位,防止水倒灌进管体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为了提高活性炭滤网的吸附效果,同时提高喷水降尘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喷水孔的直径为3~5mm。
为了进一步提高降尘效果,同时防止烟雾外漏,作为优选,在所述出水管上还设有水阀。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管体上一个漏斗箱缓冲烟雾,再利用喷水及活性炭滤网的吸附作用,多层次地对烟雾进行降尘处理,结构简单,降尘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水孔和活性炭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管体1等组成,在所述管体1的出口端设有漏斗箱2,在所述漏斗箱2的顶端设有出烟管21,在所述出烟管21的出口端设有喷水管3,所述喷水管3环绕出烟管21出口端的外形固定设置,固定在出烟管21出口端对应位置的所述喷水管3上沿轴向均匀设有两排喷水孔31,两排所述喷水孔31的直径均为3~8mm且开口都朝向出烟管21的中心,直径优选为5mm,每个所述喷水孔31内均嵌设有活性炭滤网4;在所述漏斗箱2的下端连接有出水管22,在所述出水管22上还设有水阀23。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2所示,开启喷水管3,在压力作用下,水流经活性炭滤网4并由喷水孔31喷出,喷出的水形成水雾状,在管体1的出口端设置漏斗箱2,可以减缓烟雾排出的速度,可以沉淀烟雾之中的部分粉尘在漏斗箱2内,伴随着落下的水雾,烟雾之中的粉尘被水雾吸附落到漏斗箱2底部沉积,此时,烟雾继续向出烟管21移动并到达出烟管21的出口端,喷水孔31里的活性炭滤网4可以吸附烟雾中一部分的粉尘,由于喷水孔31向外喷水的作用力,孔口及活性炭滤网4的网眼不易被烟雾粉尘粘附,不易封住孔口,喷水孔31的喷水效果不会受影响,能延长降尘处理的使用寿命。
当漏斗箱2底部的水位上涨时,漏斗箱2内的空间变小,水面表面积增大对烟雾中粉尘的吸附范围增大,同时,水面距离管体1的出口端逐渐接近,为了防止水从管体1倒灌,可以打开水阀23,使水从出水管22排出,此时,为了避免烟雾从出水管22冒出,根据喷水量的情况,排出一定量的水后,关闭水阀23,如此重复操作,待出烟管21不再排出烟雾时,打开水阀23将水排净即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根据使用需要,喷水孔31的直径可以做出相应调整,本实施例不具有唯一性,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特瑞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特瑞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46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