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壳体逆流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4560.3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7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英聚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壳体 逆流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节能、过程装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壳体逆流换热器。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有很多低温、中温、高温余热,如何最大限度回收余热是节能的关键之一。如催化裂化装置分馏系统有分馏塔顶油气130~80℃低温余热、顶循环油有80℃~140℃低温余热,通常采用与60~70℃热水换热回收其低温热,采用常规多管程换热器回收上述低温热比较困难,迫使只能回收其中一部分热量,剩余部分热量采用循环水或空冷器冷却方式取出。常减压蒸馏装置原油通过换热提高温度以减少加热炉燃料消耗降低能耗,若采用逆流换热无疑是有利于最大限度提高原油换热终温,然而原油换热终温较高采用常规多管程换热器、固定管板单程换热器均不能满足要求。加氢、制氢等工艺装置也有最大限度提高换热终温、降低能耗的要求。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耐高温单管程逆流换热器,最大限度提高换热深度、满足深度节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壳体逆流换热器,能够适应高温介质逆流换热,最大限度提高换热深度、满足深度节能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两个设备壳体、换热元件、外管箱或外集合管、内管箱或内集合管及一个管程进口、管程出口、壳程进口、壳程出口,其特征是:两个设备壳体重叠布置,设置壳体连通管、引渡管及内导管;壳体连通管、引渡管上端与上设备壳体后端连接并连通,下端与下设备壳体后端连接并连通;内导管是弯管其上端经法兰与上内管箱或内集合管连接,中段穿过引渡管,下端经法兰与下内管箱或内集合管连接。
进一步,换热元件是列管或翅片管,管内设置内插物;或是板式换热元件,在板内设置管程窄缝通道并设置折流板。
进一步,壳程设置折流杆或螺旋板或弓形折流板,设置进出口外导流筒。
进一步,在内导管设置膨胀节或回形弯管。
本实用新型创新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创新点是:两个设备壳体重叠布置,设置壳体连通管、引渡管及内导管;壳体连通管、引渡管上端与上设备壳体后端连接并连通,下端与下设备壳体后端连接并连通;内导管是弯管其上端经法兰与上内管箱或内集合管连接,中段穿过引渡管,下端经法兰与下内管箱或内集合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是:1、换热元件可在壳体内部自由热膨胀,可实现高温介质逆流换热,最大限度提高换热深度、实现深度节能。2、换热元件传热系数高、设备效率高。3、换热元件可整体抽出检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双壳体逆流换热器的示意图。
1-管程出口,2-壳程进口,3-上设备壳体,4-上内管箱,5-上连接法兰,6-内导管,7-壳体连通管,8-引渡管,9-下连接法兰,10-下内管箱,11-下设备壳体,12-壳程出口,13-管程进口,14-上外管箱,15-下外管箱。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是应用于油气冷却过程,上设备壳体3与下设备壳体11重叠布置;壳体连通管7、引渡管8上端与上设备壳体3后端连接并连通,下端与下设备壳体11后端连接并连通;内导管6是∏形管,其上端经上连接法兰5与上内管箱4连接,中段穿过引渡管8,下端经下连接法兰9与下内管箱10连接。上设备壳体3前端与上外管箱14(其顶部设有管程出口1)连接,顶部设有壳程进口2;下设备壳体11前端底部设有壳程出口12,并与下外管箱15(其底部设有管程进口13)连接。
参见图1,80℃或130℃油气从(前端的)壳程进口2进入,从上设备壳体3壳程换热管间隙向另一端(后端)流动与管程介质逆流换热,温度降低到预定值经壳体连通管7流至下设备壳体11(的后端),油气从下设备壳体11壳程换热管间隙向另一端(前端)流动与管程介质逆流换热,温度进一步降低到预定值(40℃或70℃)后从(前端的)壳程出口12排出。20℃或60℃水经下外管箱15分配后进入下换热管束(前端),然后向另一端(后端)流动(经内插物强化传热)与壳程油气逆流换热,水换热温度升高到预定值后在下内管箱10集合,然后经内导管6流至上内管箱4(后端),经上内管箱4分配后进入上换热管束,然后向另一端(前端)流动(经内插物强化传热)与壳程油气逆流换热,水换热温度升高到预定值(40℃或80℃)后在上外管箱14集合经管程出口1排出。实现高温介质与低温介质逆流换热,换热管束可在壳体内自由伸缩故可适用高温、高压操作条件,并且换热管束可从壳体中整体抽出便于检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英聚,未经刘英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45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