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吹气式穿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4469.1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9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杨洪星;龙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巨能建设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004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吹气 穿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工用穿线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吹气式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电线要求隐藏布置,即:电线必须穿设在线管中。现有的穿线方式,是以钢丝做牵引,引导电线从线管的一头穿至另一头。以上操作需要2-3人进行,不仅操作不方便(线管具有多弯头时尤为明显),穿线效率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穿完线随意丢弃的钢丝散乱在作业现场,极易因缠脚而引发安全事故。同时,若线管内部发生堵塞时,难以判断堵塞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吹气式穿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吹气式穿线装置,在三通接头(1)的第一接口处设置堵头(2),气管(3)的一头穿过堵头(2)伸入三通接头(1)中,气管(3)的另一头与气源(5)连接;在所述三通接头(1)内设置棉球(4),棉球(4)位于三通接头(1)的第二接口与气管(3)的管口之间;广线(6)的一端位于三通接头(1)外,广线(6)的另一端从三通接头(1)的第三接口引入,并与棉球(4)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穿线的时候,先将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口与待穿线线管的入口对接固定,接着通过气源吹气,使气体通过气管吹入三通接头内,棉球在气流的作用下从三通接头进入线管一端,直至从线管的另一端吹出。棉球通过线管的同时,带动广线从线管中穿过,此时电线与广线相连接,拉动广线即可带动电线穿过线管。以上穿线过程只需1人进行操作,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力,而且操作简单、方便,穿线效率高,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小,即使线管为多弯头结构也能轻松进行穿线。如果线管内部有堵塞使棉球不能通过时,通过测量进入线管中广线的长度即可准确判断出堵塞位置,以便工人进行疏通。
所述三通接头(1)由直管和斜管构成,直管与斜管之间具有20-45°的夹角a。以上结构一方面三通接头造型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另一方面,广线的走向方向与吹气方向夹角较小,有利于广线在吹气过程中运动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三通接头(1)通过注塑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堵头(2)由厚棉制品制成,该堵头(2)塞装在三通接头(1)的第一接口内。
作为优选,所述堵头(2)为软橡胶垫,并套装在三通接头(1)的第一接口上。
作为优选,所述气源(5)为氧气瓶。
为了方便移动,作为优选,所述气源(5)为电脑除尘鼓风机。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能够有效减少人力,大大提高穿线效率,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的次数高,在线管畅通的情况下,通过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三通接头1、堵头2、气管3、棉球4、气源5和广线6等构成。其中,三通接头1优选通过注塑成型,并由直管和斜管构成。直管的下端为三通接头1的第一接口,上端为三通接头1的第二接口;斜管的上端与直管连为一体,直管的下端为三通接头1的第三接口,且直管与斜管之间具有20-45°的夹角a,夹角a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如图1所示,在三通接头1的第一接口处设置堵头2。堵头2可以由厚棉制品(棉花)制成,该堵头2塞装固定在三通接头1的第一接口内;堵头2也可以为软橡胶垫,并套装在三通接头1的第一接口上。气管3的一头穿过堵头2伸入三通接头1的直管中,气管3的另一头与气源5连接。气源5根据需要可以是氧气瓶,也可以是大功率的电脑除尘鼓风机。在三通接头1内设置棉球4,棉球4位于三通接头1的第二接口与气管3的管口之间;广线6的一端位于三通接头1外,广线6的另一端从三通接头1的第三接口引入,并与棉球4连接。广线6为棉线或其它类似的细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穿线的时候,先将三通接头1的第二接口与线管7对接固定,接着通过气源5吹气,使气体通过气管3吹入三通接头1内,棉球4在气流的作用下从三通接头1进入线管一端,直至从线管的另一端吹出;棉球4通过线管的同时,带动广线6从线管中穿过,此时电线与广线6相连接,拉动广线6即可带动电线穿过线管7。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巨能建设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巨能建设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44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包式控制台走线结构
- 下一篇:一种低压电力电缆放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