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常压式吸收器以及吸收式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2997.3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6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斯珉;杨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B37/00 | 分类号: | F25B37/00;F25B15/02;F25B4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压 吸收 以及 式热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常压式吸收器以及吸收式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场所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取热流体或将环境温度升高,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燃烧化石燃料获取高温热能或直接采用电能驱动制冷或制热机组来获取热量。直接使用电能会消耗高品位能源,而燃烧化石燃料则是消耗地球上宝贵的不可再生能源,同时化石燃料燃烧后排出的烟气也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或低温工业废热直接驱动的制热系统,从而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或高品位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常见的方式主要有喷射式、吸附式、吸收式等。然而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喷射式以水作为循环工质时,易造成发生器温度过高,而采用有机物作为工质在有效降低发生温度的同时亦降低了循环效率;而吸附式则存在循环效率低、发生器温度高、设备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因此,目前国内外相对成熟,并进行工业化示范运行的制热方案就是采用吸收式循环。
吸收式热泵作为热源机械,以溶液(热媒)和制冷剂(稀释液)为工作介质,并由热能驱动,通过循环实现将热能从一个热源输送到另一个热源的目的,是一种能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低品位热能的装置,具有节能和环保的优点。吸收式热泵可将余热的温度提高到满足用户需求的水平,而其运转所需要的热能可由太阳能或地热能以及工业废水和废气余热等廉价能源提供。
常见吸收式热泵的主要构件包括作为制冷剂液体蒸发场所的蒸发器、作为溶液吸收制冷剂蒸气场所的吸收器、作为制冷剂从溶液脱离场所的发生器、作为制冷剂蒸汽凝结场所的冷凝器。在系统运转时,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利用热能加热溶液以使溶液浓度提高,吸收器中利用浓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汽而生成吸收热来使得溶液温度升高,并以此来加热对象介质。
在传统的吸收式热泵中,制冷剂和溶液都是直接接触的,如公告号CN104236160A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提到了一种结合冷却装置与吸收式热泵的混合系统,该混合系统由一吸收式热泵以及一压缩式冷却装置构成。在该发明中,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连接在第一蒸发器与发生器之间,吸收剂与蒸发后的冷媒分别从发生器与第一蒸发器被传送至吸收器,直接相混合后排出。由于制冷剂和溶液需要直接接触,因此需要进行真空或者高压处理,而且会造成二次能源浪费,能源效率低,而且制冷剂需要专门配备蒸发器和冷凝器,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设计一种常压吸收式热泵系统,使该系统具有结构紧凑而简单、能耗低、成本低及环保的优点。
发明思路:本发明借鉴到膜蒸馏技术,膜蒸馏技术是利用高分子膜的固有特性和某些结构上的功能达到蒸馏目的的技术,是集合传统蒸馏方法与膜分离技术于一身的高效分离技术。在进行膜蒸馏循环时,不需要将膜组件内溶液加热到沸腾状态,只需要在膜两侧营造适当的温差或浓度差即可实现蒸馏,因此膜蒸馏过程的操作温度相比于传统的蒸馏要低得多,自然的,设备运转过程的压力为常压或接近常压,故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虽然膜蒸馏技术主要是用户蒸馏(分离的过程),与热泵系统的核心过程——热媒和稀释液的混合是相反的过程,但是本申请发明人注意到,膜蒸馏的传质推动力由膜两侧的蒸汽压差产生,如果利用膜两侧的蒸汽压差产生的推动力来将稀释液蒸汽推动到热媒中,即可有效的利用高分子膜的特性,达到简化设备,提高热效的目的。
本申请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了一种常压式吸收器,所述吸收器包括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包括对稀释液蒸汽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材,所述稀释液流动于膜材的一侧,所述热媒流动于所述膜材另一侧,所述膜材包括有气隙,且在所述膜材一侧的热媒的平衡蒸汽压小于另一侧的稀释液的表面的蒸气压,以使得稀释液的蒸汽和热量透过膜材传递至热媒中。
其中,所述膜组件是板式膜组件或者板翅式膜组件,所述板式膜组件或者板翅式膜组件的膜材将吸收器的内腔分割为热媒流道和稀释液流道,所述热媒流道和稀释液流道相互平行,所述热媒流向和稀释液流向相互交叉或者相逆。
其中,所述板翅式膜组件由多层相互平行的板翅式膜材叠加而成,所述板翅式膜材包括翅状突起,所述翅状突起是三角形、正弦型或矩形。
其中,所述膜组件的俯视图形状为四边形或者六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29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