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溅汽车挡泥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2135.0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8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良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挡泥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泥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溅汽车挡泥板。
背景技术
挡泥板就是安装在车轮外框架后面的板式结构,通常为优质橡胶材质制造,也有采用工程塑料。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一些泥土溅到车身或人身上,导致车身或人身不美观,还可以防止泥土溅到拉杆、球头上导致过早的生锈。但传统的汽车挡泥板不能对泥水进行很好的吸附力缓冲,汽车在急速过积水时很容易造成挡泥板自身的二次飞溅,进而影响汽车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溅汽车挡泥板,能够通过防溅挡泥板上的弧形面凸粒和防溅吸附凹槽对泥水进行吸附力缓冲,不会造成泥水二次溅开而影响汽车美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溅汽车挡泥板,包括挡泥板本体,所述挡泥板本体上端为安装板面,所述安装板面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安装孔,所述挡泥板本体下端设有防溅挡泥板,所述防溅挡泥板两侧板面上设有弧形面凸粒和防溅吸附凹槽,所述弧形面凸粒和所述防溅吸附凹槽相互间隔均匀分布于所述防溅挡泥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溅挡泥板设于所述安装板面下端,所述防溅挡泥板与所述安装板面为一体式连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溅挡泥板两侧板面上均设有相互间间隔分布的所述弧形面凸粒和所述防溅吸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溅吸附凹槽底部为封闭槽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安装孔为圆形开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防溅挡泥板上的弧形面凸粒和防溅吸附凹槽对泥水进行吸附力缓冲,不会造成泥水二次溅开而影响汽车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溅汽车挡泥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挡泥板本体;2、安装板面;3、定位安装孔;4、防溅挡泥板;5、弧形面凸粒;6、防溅吸附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防溅汽车挡泥板,包括挡泥板本体1,所述挡泥板本体1上端为安装板面2,所述安装板面2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安装孔3,所述挡泥板本体1下端设有防溅挡泥板4,所述防溅挡泥板4两侧板面上设有弧形面凸粒5和防溅吸附凹槽6,所述弧形面凸粒5和所述防溅吸附凹槽6相互间隔均匀分布于所述防溅挡泥板4上。
另外,所述防溅挡泥板4设于所述安装板面2下端,所述防溅挡泥板4与所述安装板面2为一体式连接结构。
另外,所述防溅挡泥板4两侧板面上均设有相互间间隔分布的所述弧形面凸粒5和所述防溅吸附凹槽6。
另外,所述防溅吸附凹槽6底部为封闭槽面。
另外,所述定位安装孔3为圆形开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挡泥板本体1上端设置安装板面2,安装板面2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安装孔3,定位安装孔3为圆形开孔,挡泥板本体1下端设有防溅挡泥板4,防溅挡泥板4设于安装板面2下端,防溅挡泥板4与安装板面2为一体式连接结构,防溅挡泥板4两侧板面上设有弧形面凸粒5和防溅吸附凹槽6,防溅吸附凹槽6底部为封闭槽面,防溅挡泥板4两侧板面上均设有相互间间隔分布的弧形面凸粒5和防溅吸附凹槽6,弧形面凸粒5和防溅吸附凹槽6相互间隔均匀分布于防溅挡泥板4上,将挡泥板本体1安装到轮胎架上后,在下雨天或者开过水塘时,防溅挡泥板4上的弧形面凸粒5和防溅吸附凹槽6能对溅出的泥水进行缓冲,不会造成泥水二次飞溅而影响汽车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良,未经陈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2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