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40137.6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6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章进武;涂建远;邱育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炬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1/22 | 分类号: | H02P1/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电机 反转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控制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随着电机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操作简单、控制便捷的直流电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对直流电机驱动线路的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直流电机具有许多优点,利用直流电机正反向转动,实现系统控制的方法被大量加入到各种电器产品中。
目前市场上很多电机驱动正反转的驱动电路,基本采用继电器控制,但是,由于继电器体积大不利于集成电路的小型化,并且继电器采用触点接通,其寿命会受到一些限制,且响应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安全性低,电路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电路体积小,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的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P型MOS管、第二N+P型MOS管、直流电机和第一电子开关,所述N+P型MOS管由N型MOS管和P型MOS组成,所述第一N+P型MOS管中的N型MOS管的源极接地,漏极接直流电机的第一输入端,栅极接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一N+P型MOS管中的P型MOS管的源极接电源,漏极接直流电机的第一输入端,栅极接第二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二N+P型MOS管中的N型MOS管的源极接地,漏极接直流电机的第二输入端,栅极接第二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二N+P型MOS管中的P型MOS管的源极接电源,漏极接直流电机的第二输入端,栅极接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串联第一电子开关接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接第一电子的控制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N+P型MOS管的型号为STC46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N+P型MOS管中的P型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一同相驱动模块接第二控制信号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同相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子开关,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入端串联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接电源,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一N+P型MOS管中的P型MOS管的栅极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的节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子开关为NPN三极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N+P型MOS管中的P型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二同相驱动模块接第一控制信号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同相驱动模块包括第三电子开关,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输入端串联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接电源,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控制输入端接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二N+P型MOS管中的P型MOS管的栅极接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之间的节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子开关为NPN三极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N+P型MOS管中的N型MOS管的栅极串联第五电阻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N+P型MOS管中的N型MOS管的栅极串联第六电阻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的N+P型MOS管实现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结构简单,体积小,利于产品便携式和最小化设计,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同时通过三极管防止两路控制信号端同时有信号输入而烧毁MOS管,电路使用寿命长,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控制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包括两个由N型MOS管和P型MOS组成的N+P型MOS管U2和U3、直流电机(插接在插座CN8上)和第一电子开关Q2(本实施中优选为NPN三极管,型号为2N3904),本具体实施例中,N+P型MOS管U2和U3的型号为STC4614,S1端为N型MOS管的源极,D1端为N型MOS管的漏极,G1为N型MOS管的栅极,S2端为P型MOS管的源极,D2端为P型MOS管的漏极,G2为P型MOS管的栅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炬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炬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0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功耗电机控制电路
- 下一篇:浮桥监测系统自维持圆薄板式压电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