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断路器分、合闸防过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9772.2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2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梅;孟令健;刘文昕;陈妍坤;党国毅;解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0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断路器 合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断路器分、合闸防过位装置。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一种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主要包括传动箱以及安装在传动箱内的传动拐臂、动触头、静触头、触座、弹簧触指、动触头驱动用气缸等部件。断路器在分、合闸操作时,规定有固定的分合闸位置。分合闸位置与断路器的运动特性、机械可靠性息息相关,因此必须保证其正确性。如果出现分合闸过位的现象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其中合闸过位会导致动触头与其他零部件发生碰撞而引起机械损伤,从而影响绝缘和电器性能,或者引发动触头导向环、弹簧触指等零部件从固定槽中脱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分闸操作时,动触头驱动用气缸等运动部件会被脱出的零件卡死,造成断路器无法分闸,开断电流失败甚至会导致断路器发生爆炸。而分闸过位则会导致动触头与触座之间发生猛烈的机械碰撞,造成传动件断裂,或损坏其他零件,致使断路器无法正常操作,结果严重影响断路器的可靠性。在110kV以下等级产品上限制分合闸位置的方法是在该装置内部或传动部件上加装机械的硬性限位装置,以此来防止出现分合闸过位的现象,但是110kV以上产品的机构和本体往往是分体运输的,本体在脱离机构的锁定后容易发生分合闸位置变化的情况,如果没有可靠的限制装置将很容易出现分合闸过位的现象,给产品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断路器分、合闸防过位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分、合闸防过位装置包括限位拐臂和定位销;其中限位拐臂的后端部利用转轴固定在传动箱内传动拐臂的对面位置,前部形成有一个长槽;定位销的一端固定在传动拐臂的外端上部,外部插入在限位拐臂的长槽内。
所述的定位销处于合闸限制最高位置和分闸限制最低位置时与水平线间的夹角α为3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分、合闸防过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其他结构的限位装置相比,该结构更为简单,其他结构的限位装置一般安装在机构中和中间传动环节,而且分闸与合闸的限位需要分开布置,本装置可以实现分合闸的限位一体,减少了中间环节,可靠性好,节省材料和调试的时间,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分、合闸防过位装置处于合闸限制最高位置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分、合闸防过位装置处于分闸限制最低位置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分、合闸防过位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分、合闸防过位装置包括限位拐臂1和定位销2;其中限位拐臂1的后端部利用转轴3固定在传动箱内传动拐臂4的对面位置,前部形成有一个长槽5;定位销2的一端固定在传动拐臂4的外端上部,外部插入在限位拐臂1的长槽5内。
所述的定位销2处于合闸限制最高位置和分闸限制最低位置时与水平线间的夹角α为36°。
现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断路器分、合闸防过位装置使用方法阐述如下:在高压断路器进行分闸操作时,其上传动拐臂4的外端将从图1中的合闸位置顺时针转动,在此过程中,连接在传动拐臂4上的定位销2将在限位拐臂1上的长槽5内滑动,由此带动限位拐臂1的外端逆时针转动,待达到图2所示的合闸位置时,受长槽5的限制,限位拐臂1的外端不能再继续转动,从而可防止断路器出现分闸过位的问题。合闸操作与上述过程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97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