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头架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539486.6 申请日: 2015-07-23
公开(公告)号: CN204839759U 公开(公告)日: 2015-12-09
发明(设计)人: 李世亭;王旭辉;万亮;应婷婷;杜蕾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主分类号: A61B19/00 分类号: A61B19/00
代理公司: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代理人: 周春洪
地址: 200092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神经 微血管 减压 中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头架。

背景技术

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是以单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抽搐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世界各地均有报道,而东方人发病率居高。患者紧张、激动时易诱发,严重者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早在上世纪就由Jannetta提出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段(REZ)受到血管压迫而发生脱髓鞘变性所致,通过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手术移位责任血管,可以达到治疗目的。面肌痉挛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据目前国外数据统计资料显示,面肌痉挛的发病率为7-11/100,000。面肌痉挛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口服卡马西平、肉毒素肌肉注射治疗。保守治疗在发病早期有一定疗效,但后期多无法控制症状。部分患者口服卡马西平后存在头晕、皮疹等不良药物反应,而采用肉毒素治疗则需要多次、反复注射。长期应用后容易造成面瘫。目前国际上普遍推荐采用MVD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解除血管对面神经造成的压迫。

三叉神经痛(TrigerminalNeuralgia,TN)是指发生于三叉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神经性疼痛,典型的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阵发性、短暂的疼痛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疼痛剧烈,无法忍受,呈电灼、针刺、刀割、撕裂样等。疼痛多发生于单侧,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常有触发点(扳机点),如上下唇、口角、牙龈、舌、鼻翼等,可在洗脸、刷牙、饮水、说话、剃须时诱发,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疼痛发作间歇期如常人,发病早期间歇期长,以后逐步缩短,严重者数分钟发作一次,甚至发展为持续性疼痛,未经治疗疼痛不能自然缓解。其病因主要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颅内段引起神经高兴奋所致。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其人群患病率为182人/10万,年发病率为3~5人/10万,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年龄在28~89岁,70%~80%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高峰年龄在48~59岁。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口服卡马西平、射频治疗等,保守治疗在发病早期有一定疗效,但后期多无法控制。部分患者口服卡马西平后存在头晕等现象。手术治疗目前MVD术效果最为确切,手术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三叉神经感觉根进行减压,达到治愈目的。

自19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Jannetta提出并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并获得成功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应用,由于其微创且手术安全性和治愈率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应用,成为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案。微血管减压术的原则是通过将责任血管从面神经或者三叉神经根分离移位而实现减压的目的。其中,合适的体位和头位是满意暴露的基础(见图1)。患者术中需取侧卧位或3/4侧俯卧位,后背尽量靠近手术床边缘,同侧肩部向下牵拉,以方便术者操作。为了保证这样的“醉汉体位”,国际上通常使用三钉头架固定使头部略转向切口侧,这样可以使小脑由于本身的重力而离开岩骨,有利于神经根的暴露。目前,包括我院在内的大多数开展微血管减压术的神经外科中常用的头部固定器是德国生产的DORO三钉头架,这种头架的优点在于稳定性好,可以满足良好的头位固定(见图2)。但存在以下不足:1.创伤大。头架在固定头部时,三个尖锐头钉需要穿破头皮、肌肉直达颅骨外板,很容易伤到头皮和肌肉的血管和神经;2.后遗症明显。由于头部遭三钉创伤,导致穿刺点出血和术后长时间的头痛、头皮痛或者头皮麻木,这种疼痛和头皮麻木常常迁延不愈,令医患相当苦恼;3.影响美观。额部被固定时,一个头钉需要打在前额部,此处没有头发覆盖,往往是一个钉眼在额部非常显眼的部位,而且有时由于不慎,甚至头钉滑动造成较大的伤口,需要缝合,大大影响美观。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无创性,不需要头钉穿刺,对头皮、肌肉和颅骨无损伤,稳定性强,固定疗效确切,能够达到手术要求的用于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头架,而关于这种头架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创性,不需要头钉穿刺,对头皮、肌肉和颅骨无损伤,稳定性强,固定疗效确切,能够达到手术要求的用于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头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94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