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油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9108.8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2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湖帝;周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机组轴的密封,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油封结构。
背景技术
高压蒸汽透平介质是压力10MPA,温度520摄氏度的蒸汽,传统的油封结构是非接触式的密封,在最外侧还是会有轻微的泄漏量,这就导致两端轴承座区域温度很高,一旦发生润滑油的泄露就很容易引起火灾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避免润滑油的泄露尤为重要。
传统的机组油封结构采用的是老式的基本型的迷宫密封,它轴端气封是非接触式的,这种密封方式简单实用,在一般情况下它起到的密封作用基本能够满足现场要求,但它在两种情况下很容易失效:
一是开车的慢转及升速过程,轴瓦油膜形成不是很好,工况也不稳定,极易造成油封的磨损失效。
二是运行中的工况异常,比如负荷的大幅变化、蒸汽来源的不稳定性以及工艺上的事故等都会造成转子振动异常,使得油封磨损失效。
机组开车慢转过程和工艺状况突变导致梳齿过度磨损,就会导致梳齿与轴间隙过大,造成润滑油的轴向泄漏,大机组的泄漏不能在线处理,这不仅造成了润滑油的浪费,还容易造成现场泄露的润滑油暴露在高温的环境中引发火灾事故,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进一步造成装置停车,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梳齿过度磨损导致润滑油轴向泄漏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油封结构。
一种新型的油封结构,包括法兰盘、梳齿槽、回油孔、进气孔和销钉,法兰盘为圆环状,在法兰盘内侧设有梳齿槽,梳齿槽一侧设有回油孔,另外对称一侧设有进气孔,法兰盘上还设有销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梳齿槽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梳齿槽第一级与旋转的轴颈契合,其他的梳齿槽与旋转的轴颈连接处之间留有小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回油孔至少与前两个梳齿槽连通,至多与倒数第二级梳齿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回油孔为斜钻孔,斜钻孔倾角为5°~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孔与最后一级梳齿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法兰盘设有所述销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本油封的基本原理还是通过几级的高低齿与轴的配合,对来自轴承箱侧的润滑油通过逐级减压和节流,在最后一级设置回流孔的方式来达到密封目的。
针对常规油封面对油封处带油量大、长周期运行杂质多易造成回油孔堵塞、平行流动回油慢等易造成介质从外侧泄漏的情况,本油封针对回油孔做了针对性的改进,增加了回油孔的直径和数量,改平行钻孔为斜钻孔,减轻了梳齿密封中的回油阻力,增强了回油速率和能力。
正常工况下,常规油封能够满足密封要求,但机组开停车的慢转和工艺状况的大幅波动很可能造成梳齿密封的过度磨损,间隙超标会导致梳齿密封的失效。
针对这一情况,本油封的设计中撤销了最后一级的回油孔,从外借引入优质带压气源,在最后一级形成一个带压气体腔室,通过带压气体不间断的往两侧泄漏,阻断轴承座侧润滑油的泄漏渠道,进入润滑油系统的干净气体也不会对润滑油的品质造成影响。
上述新型油封结构可以把油封与轴颈的配合间隙放大三倍以上,根据实际泄漏情况可以调节密封气的压力,对不同情况的泄漏进行封堵,彻底解决了大机组开车慢转和工艺状况突变导致油封梳齿过度磨损所引发的轴向漏油现象,确保机组的安全和长周期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图1主视图。
图3为图2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通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91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导向式油封
- 下一篇:一种门轴用的多段式轴端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