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8430.9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7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曹勇;王帅锋;谢秋;郝书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贾东东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模块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模块包括多个串并联布置的电芯,在电池模块中通过汇流排将电芯的极耳并联,目前,主要通过机械紧固和焊接联接的方式实现电芯的极耳与汇流排的固定装配,其中,机械紧固的方式会使极耳连接处接触电阻变大,发热量也会增大,温湿度变化时接触电阻还会上升,进而会影响电池模块的使用性能和电源系统的性能。越来越多的电池厂商多采用焊接联接的方式替换机械紧固联接的方式实现汇流排与电芯的极耳的联接。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321836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源模块连接结构,其包括并联布置的多个电芯,电芯的极耳通过汇流排导电连通,在汇流排上设有与电芯的极耳对应的极耳穿孔,具体装配时,使电芯的极耳垂直穿过汇流排的极耳穿孔,将极耳上穿过极耳穿孔的顶部折弯90度紧贴在汇流排上,再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将极耳折弯部与汇流排焊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确保焊接效果,需要另外使用工装来分别压紧汇流排和极耳,由于电池模块中电芯数目数量较多,且不同类型的电池模块中的电芯数目不同,每个电芯均具有正、负极耳,导致极耳数目较多,使得用于压装极耳的压装工装结构较为复杂、通用性较差,设计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极耳进行焊接时需要另外设置压装工装以将极耳折弯部压紧在汇流排上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连接结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连接结构中,电芯的极耳的顶部具有穿过绝缘栅板的极耳穿孔折弯紧贴在绝缘栅板的上侧面上的折弯部,然后将汇流排向下压接在极耳的折弯部上,汇流排的下侧面与极耳的折弯部焊接固连,从而实现汇流排和电芯的极耳的折弯部的导电连接。由于极耳通过极耳穿孔并折弯顶压在绝缘栅板上,绝缘栅板可以对电芯的极耳进行定位。同时,由于汇流排整个向下压接在极耳的折弯部上,在实际焊接装配时,只需要通过相应的压接工装向下压紧汇流排,汇流排将向下压紧极耳的折弯部,省去了需要另外配置极耳压装工装的问题,有效简化了电池模块的装配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汇流排通过定位结构与绝缘栅板相对固定装配,便于通过绝缘栅板对汇流排进行定位,提高汇流排和电芯的极耳的装配精度。
进一步的,定位结构采用凹凸定位结构,凹凸定位结构包括相对应插接配合的凸起和凹坑,定位结构简单,定位精度较好。
进一步的,焊接采用激光焊接,便于实现自动化,且激光束可聚焦在较小的区域内,不影响其他焊点或部件,不会出现回熔的现象,能够较好的保证极耳与汇流排的焊接质量。
进一步的,汇流排上设有观察孔以观察各极耳的折弯部的折弯偏移尺寸,可以根据极耳的实际折弯状况对其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由于制造的电芯存在公差,在将电芯沿左右方向依次并列的布置时,由于在左右方向上的公差不断累积,使得电池模块实际厚度与设计厚度相差较大,各个电芯的位置与汇流排上的设计位置相错就比较大,此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位于中心电芯两侧的两侧电芯相向弯折或相背弯折,相向弯折即左侧电芯向右弯折,右侧电芯向左弯折,相背弯折即左侧电芯朝向左弯折,右侧电芯向右弯折,这样可以调整各电芯上极耳与汇流排的相对位置,使各电芯上的极耳均处于可与汇流排焊接的位置,便于实现自动化焊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连接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电芯的极耳一种弯折方式示意图;
图5是电芯的极耳另一种弯折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连接结构的实施例,包括并联布置的多个电芯1和位于电芯上方并与电芯的极耳导电连接的汇流排3,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电芯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汇流排3也沿左右方向延伸,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汇流排3下方并与所述电芯相对固定装配的绝缘栅板2,绝缘栅板2上设有与电芯1的极耳4对应以供极耳穿过的极耳穿孔202,极耳4向上穿出所述极耳穿孔202的顶部具有折弯紧贴在绝缘栅板2的上侧面上的折弯部,所述汇流排3具有压接在所述极耳4的折弯部上并与极耳4的折弯部焊接固连的下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84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短路防护组件、电池模组和汽车
- 下一篇:动力圆柱电池连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