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LED冷光源同轴照明器的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38424.3 | 申请日: | 2015-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9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陶兴泉;夏世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21/06 | 分类号: | G02B21/06;G02B21/2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 地址: | 400707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ed 光源 同轴 明器 连续 体视 显微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微镜结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基于LED冷光源同轴照明器的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可以用于深孔类样本的观察及检测,属于显微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在教育、工业、医疗、商业鉴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在工业检测中,对于工件深孔或大型零件深度裂缝,则需要具有同轴照明光源的体视显微镜,才能良好的实现目的。普通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采用斜光反射照明或环形灯照明,都不可能紧贴成像系统到达检测位置,对达到一定深度的孔洞或裂缝的检测无能为力。在同轴照明系统设计中,照明光源是从成像目镜中出射到达检测位置,是为同轴。
以前的同轴照明设计采用的是卤素灯光源,因为体视显微镜为双光路成像,所以卤素灯光源360度发光,便于照明系统从卤素灯两侧收集光源,进入两路成像系统。
卤素灯光源同轴照明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一般由变倍主体和机架组成,同轴照明器位于主体后上方部位,内置光源。卤素灯光源反热量大,其顶部的散热槽不能提供足够的散热条件。这种情况对于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操作是十分不利的。图1为采用卤素灯为光源的同轴照明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系统原理图(空心箭头为照明光线方向,实心箭头为成像光线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到,卤素灯同轴照明器采用一颗卤素灯9为光源,分别进入两个照明光路,再分别进入两条物镜光路实现照明。卤素灯9两路光路在进入半透分光镜2之前,需要两组反射镜10改变光路方向。从图1可以看出,由于位置关系,造型光路较长,并且光路进行了多次反射,调焦部位多且复杂,需要两条光路归元到一颗卤素灯上。
由于卤素灯的能源利用率低,发热量又非常高,这样在成像主体内部的照明器产生的高温全部传到整个主体,对显微镜的使用操作十分不利。以至于这个产品在视场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绝大部分用户因为温度过高而不得不放弃。
同时卤素灯同轴光源由于结构安排问题,也使主体部分难以安排摄影三目结构,往往没有安装数码设备的接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LED冷光源同轴照明器的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消除原来卤素灯光源造成的发热问题,同时能方便的安装数码设备,以输出电子图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基于LED冷光源同轴照明器的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包括同轴照明器、两半透分光镜、由两连续变倍物镜构成的连续变倍体和两目镜,两半透分光镜、两连续变倍物镜和两目镜分别对应构成两独立的成像光路。所述同轴照明器为结构相同的两套并与两半透分光镜一一对应,每套同轴照明器由LED冷光源和对LED冷光源聚光的聚光构件组成,半透分光镜与聚光构件出射光呈45°布置;两同轴照明器、两半透分光镜和两连续变倍物镜分别对应构成两独立的照明光路。
两成像光路对称布置,两套同轴照明器位于各自成像光路相对两成像光路对称中心的侧方向。
在每套成像光路上设有转向棱镜,转向棱镜位于半透分光镜和目镜之间。
所述聚光构件由聚光镜和透镜构成,聚光镜位于透镜和LED冷光源之间,透镜位于半透分光镜和聚光镜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光学照明系统,合理地实现了LED光源在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上的应用。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LED光源相对卤素灯光源比较,具有成本低、电能转化效率高、发热量小等特点。
2、LED光源的应用也相对简化了原有结构,即取消原来同轴照明光源因为发热量大需要的散热结构,因此在优化结构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和难度,进而使同轴光照明系统在应用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3、两LED同轴照明器位置使用灵活,能方便的安装数码设备,输出电子图像。
附图说明
图1-现有采用卤素灯为光源的同轴照明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系统原理图。
图2-本实用新型采用LED为光源的同轴照明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84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下半导体制冷装置
- 下一篇:滚揉机用自动上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