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变频器的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6390.4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7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范胜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龙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16 | 分类号: | H01R13/516;H01R13/66;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渔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变频器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变频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脑、相机、汽车、电视等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上,连接器作为电路中连接电气设备的接线部件,能够实现运载设备间信号和电源的连接。变频器的连接器就是其中的一种,用于连接变频器与电源,实现变频器和电源之间的信号传输与转换。
由于变频器在汽车中是不可或缺的,连接变频器的线束要求也相应较高,一般靠线束进行供电和信号控制,而线束的固定牢固与否与产品的安全性有直接影响,比如若线束固定不牢,使用过程中的晃动就会引起相关连接部位的松动和脱落,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变频器的连接器,使变频器的电源信号线束可以与变频器稳定连接,确保电源和传输信号输送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变频器的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塑胶外壳、导电端子、PCB板、焊针,该PCB板设置于绝缘本体中,该导电端子固定于PCB板的上表面,各导电端子的结构包括方形插接部和位于该方形插接部中心的插针,焊针通过触点连接PCB板,该塑胶外壳包覆于绝缘本体、PCB板以及导电端子外,于塑胶外壳的两侧设有固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端子有7个,7个导电端子排成一排,其中前两个导电端子组成第一组插接口,后5个导电端子组成第二组插接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端子的插接口位于连接器的侧面,各焊针伸出连接器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由于使变频器的信号转换和供电功能通过PCB板实现,PCB板上连接导电端子和焊针,焊针与变频器线束连接,导电端子与变频器的接口对插;并且在连接器上设置固定孔,安装时,通过螺丝穿过固定孔锁定在变频器上,连接稳定可靠,不易松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面图;
图4是图1中B-B处的剖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本体20、塑胶外壳
21、固定孔30、导电端子
31、方形插接部32、插针
40、PCB板50、焊针
51、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用于变频器的连接器,其结构包括绝缘本体10、塑胶外壳20、导电端子30、PCB板40、焊针50,该PCB板40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中,该导电端子30固定于PCB板40的上表面,焊针50通过触点51连接PCB板40,该塑胶外壳20包覆于绝缘本体10、PCB板40以及导电端子30外。
本实施例的导电端子30有7个,7个导电端子30排成一排,其中前两个导电端子30组成第一组插接口,后5个导电端子30组成第二组插接口。各导电端子30的结构包括方形插接部31和位于该方形插接部31中心的插针32。所述导电端子30的插接口位于连接器的侧面,各焊针50伸出连接器的底面。所述塑胶外壳20的两侧设有固定孔21,以便于安装螺丝以将整个连接器固定在变频器上。
本连接器的成型过程如下:先成型出绝缘本体10,再使PCB板40固定在绝缘本体10上,使导电端子30焊接于PCB板40,再插入焊针50,使焊针50的触点51接触PCB板40,接着将组成的半成品置于模具中,二次成型出塑胶外壳20,使塑胶外壳20包覆在外,塑胶外壳20采用TPU材质,有效抗老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由于使变频器的信号转换和供电功能通过PCB板40实现,PCB板40上连接导电端子30和焊针50,焊针50与变频器线束连接,导电端子30与变频器的接口对插;并且在连接器上设置固定孔21,安装时,通过螺丝穿过固定孔21锁定在变频器上,连接稳定可靠,不易松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龙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龙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63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水上漂浮物制备仿实木建材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棚草莓半促成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