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材生产线真空箱的水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5511.3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3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叶忠会;熊其军;马荣驰;吴世明;李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多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陶红 |
地址: | 610207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管材 生产线 空箱 水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管材生产线真空箱的水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真空箱是产品生产线中高温料坯冷却定型的主要设备,真空箱的真空环境需要通过真空泵来确保,真空泵将真空箱中的含水气体抽走,使得真空箱中形成真空环境。真空泵抽出来的水需要循环使用,然而刚抽出来的为水、气混合物,直接进入循环管路会影响管路安全,所以需先将水、气进行分离,使气体先行排出,剩余的水就可以直接进循环管路了,但是现有的水气分离器分离效果较差,完全达不到水气分离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管材生产线真空箱的水气分离器,水气分离效果好,分离出的水可循环再利用,节能减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管材生产线真空箱的水气分离器,包括外壳以及外壳围成的空腔,外壳底部设置有出水管,空腔内的外壳顶部设置有一中隔管,中隔管内设置有延伸出外壳顶部外的出气管,且出气管底部与外壳顶部的距离为L1,中隔管的长度为L2,空腔的长度为L3,L1<L2<L3;外壳侧面的中上部设置有一进水气管,进水气管沿中隔管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的环形流道切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出气管的顶端设置有盖体,并在出气管的顶端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排气槽。
优选地,所述的排气槽为U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空腔底部设置有锥体腔,锥体腔底部设置所述的出水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管材生产线真空箱的水气分离器,进水气管沿切向设置,使得中隔管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的环形流道,水和气的混合物经进水气管进入环形流道,在经过环形流道后,由于水的重力从底部的出水口流出,回收后再利用,气体部分通过中隔管溢入出气管,从出气管喷出,水气分离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气分离器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标记:1-外壳,2-空腔,3-出水管,4-中隔管,5-出气管,6-盖体,7-排气槽,8-进水气管,9-环形流道,10-锥体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用于管材生产线真空箱的水气分离器,包括外壳1以及外壳1围成的空腔2,外壳1底部设置有出水管3,空腔2内的外壳1顶部设置有一中隔管4,中隔管4内设置有延伸出外壳1顶部外的出气管5,且出气管5底部与外壳1顶部的距离为L1,中隔管4的长度为L2,空腔2的长度为L3,L1<L2<L3;外壳1侧面的中上部设置有一进水气管8,进水气管8沿中隔管4与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的环形流道9切向设置。
水气混合物从进水气管8进入空腔2中,由于进水气管8是沿切向设置,因此含水气体进入空腔2中,在中隔管4与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环流流道,含水气体在经过环形流道9后,由于水的重力从底部的出水口流出。由于出气管5底部与外壳1顶部的距离为L1,中隔管4的长度为L2,空腔2的长度为L3,L1<L2<L3。
气体则溢流过中隔管4底部,流入中隔管4内,再经过溢流过出气管5,流入出气管5内,从出气管5顶部排出。
为了防止从出气管5出来的气体形成直排,对操作工人造成伤害,在出气管5的顶端设置有盖体6,并在出气管5的顶端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排气槽7,排气槽7优选为U形结构。气体从排气槽7喷出后,减小了其动力。
为了便于水的汇集而流出,在所述的空腔2底部设置有锥体腔10,锥体腔10底部设置所述的出水管3。水经过锥体腔10汇流后,从出水管3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多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多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5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