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分容重一次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2327.3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9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新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新光 |
主分类号: | G01N22/04 | 分类号: | G01N22/04;G01N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5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分 容重 一次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水分容重测量装置领域,尤其与一种水分容重一次测量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粮食质量的标准通常通过粮食水分和容重的参数作为参考,从而来确定粮食质量的好坏,现有测量粮食水分和容重的仪器通常分开进行的,但是也有少量可以同时对水分容量进行测量的设备,例如专利公开号为2844909公开了一种快速粮食水分检测仪,由微波发射器、微波通道、样品检测盒、微波接收器、称重传送器及壳体组成的微波检测装置,在微波检测装置内的微波通道的两侧固定微波发射器和微波接收器、微波通道与外壳体的底部中央固定的一个称重传送器相连接,在微波检测装置中设有的微波通道是设计成80×80×115mm带底的长方形状的盒,盒对应的两个面开有40×60的长方孔,该检测仪通过微波发射器和微波接收器、微波通道对粮食的水分进行测量,通过设置在微博通道下方的重传送器对单位体积的粮食进行称重,从而通过分析得到粮食容重的参数。虽然该检测仪实现了水分容重的一次测量,但是由于测量样品盒的体积较大,在放置到微波通道之前,需要人工将超出样品盒容积的多余比分粮食通过平尺抹平,这种人工操作方式非常麻烦,而且在测量完成后,需要人工对样品盒进行下料,从而降低了粮食监测的效率,针对该问题,本专利申请人研究开发了一种水分容重一次测量装置来解决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提供一种自动上料、且能自动定容和自动下料的水分容重一次测量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水分容重一次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机架、粮食水分检测仪、粮食称重感应装置和具有盛放单位体积容量的粮食筒,粮食水分检测仪、粮食称重感应装置和粮食筒都设置于所述的测量机架上,所述的测量装置还包括自动上料装置、粮食筒粮食刷平装置和粮食筒粮食下料装置,自动上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的粮食筒的上方,所述的粮食筒顶部和底部都具有与粮食筒内腔贯通的开口;所述的粮食筒粮食刷平装置包括刷子和驱动刷子滑移的刷子驱动机构,刷子的底部与所述的粮食筒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粮食筒粮食下料装置包括挡板和驱动挡板滑移的挡板驱动机构,所述的挡板置于所述的粮食筒的底面并将粮食筒底面遮挡。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上料装置、粮食筒粮食刷平装置和粮食筒粮食下料装置实现了自动上料、自动定容和自动下料,定容完成后可同时实现粮食的水分和容重测量,非常方便,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工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水分容重测量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粮食筒粮食下料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粮食筒粮食下料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测量机架1、粮食水分检测仪、粮食称重感应装置、具有盛放单位体积容量的粮食筒6、自动上料装置、粮食筒粮食刷平装置和粮食筒粮食下料装置,粮食水分检测仪、粮食称重感应装置和粮食筒6都设置于测量机架1上,自动上料装置设置于粮食筒6的上方,粮食筒6顶部和底部都具有与粮食筒内腔贯通的开口;粮食筒粮食刷平装置包括刷子3和驱动刷子3滑移的刷子驱动机构,刷子3的底部与粮食筒6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粮食筒粮食下料装置包括挡板10和驱动挡板10滑移的挡板驱动机构,挡板10置于粮食筒6的底面并将粮食筒6底面遮挡。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当自动上料装置将粮食上料到粮食筒6并盛满后,刷子3通过刷子驱动机构驱动将粮食筒6顶部多余的粮食刷平,从而实现粮食的定容,定容完成后,通过水分检测仪和粮食称重感应装置同时对粮食筒6的粮食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挡板10通过挡板驱动机构驱动离开粮食筒6底部,从而完成粮食筒6中粮食的下料。
进一步地,刷子驱动机构包括滑块4、电机和两根导柱5,滑块4套装于两根导柱5上,电机驱动滑块4在导柱5上滑移,刷子3固定于滑块4的底部。作为优选,滑块4底部形成供安装刷子3的嵌槽,刷子3嵌置于该嵌槽中,从而可以定期更换刷子3,保证粮食筒6的容量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新光,未经林新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23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步电动机轴承损伤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AOI可升降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