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爆炸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1693.7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2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东宁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A01K8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爆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钩,尤其涉及一种爆炸钩。
背景技术
目前的鱼钩,通过把钩子埋在饵料底部,或者将钩和饵混在一起,一直要等到鱼吞很多饵才可以将钩吸入口内,通常鱼还未吞到钩就提起鱼竿,鱼受惊扰而逃跑,导致中鱼率低。同时目前的鱼钩鱼线,都是通过非受力方式,自然状态进入钓水中,鱼线容易缠绕在一起,影响中鱼率。且目前的爆炸钩,由于钩子多,在上饵时经常会引起鱼钩挂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爆炸钩,通过特殊走线孔方式让鱼钩悬浮钩或者立起,护在鱼饵周围,提高中鱼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爆炸钩,包括诱饵盒、鱼线和鱼钩,所述鱼钩连接在所述鱼线上;所述诱饵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圆孔加长条形槽;所述鱼线穿过所述长条形槽设置与所述圆孔内;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立钩槽;所述鱼钩设置在所述立钩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还设有容钩孔。
进一步的,所述鱼线上还设有荧光珠;所述荧光珠位于所述诱饵盒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内还设有配重。
进一步的,所述诱饵盒呈椭球形。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鱼线上设置了荧光球,利用某些鱼有趋光性,起到光诱作用;本实用新型由于设计了圆孔加长条形槽状的走线槽,在静止时,鱼线可以呆在圆孔中,中鱼后,鱼线可以从长条形槽中脱出,保证诱饵盒不受伤害,同时通过走线槽让鱼线受力,鱼线可以将鱼钩托起。也可以将鱼钩放入饵料盒下边的立钩槽内,让钩子立起;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容钩孔,在人工装饵料的过程中,可以将钩子收起来,起来保护人员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下壳体内底部设有配重,让鱼饵盒的开口保证向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1所示,一种爆炸钩,包括诱饵盒1、鱼线2和鱼钩3,所述鱼钩2连接在所述鱼线2上;所述诱饵盒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上设有圆孔111加长条形槽112;所述鱼线2穿过所述长条形槽112设置与所述圆孔111内;所述下壳体12上设有立钩槽121;所述鱼钩3设置在所述立钩槽121上。通过这种特殊的走线设计,可以让鱼钩3立起,并可放到饵料盒旁的立钩槽121内,不放在立构槽时,则可悬浮在饵料周围,将鱼钩3立起来,护在鱼饵周围,在鱼来吃饵时,钩尖直立很容易挂到鱼唇上,提高中鱼率。中鱼后,鱼线2可以从长条形槽112中脱出,保证诱饵盒1不受伤害。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12的一端还设有容钩孔122,在放鱼饵或携带爆炸钩时,把鱼钩3放入其中,避免挂手。
优选的,所述鱼线2上还设有荧光珠4;所述荧光珠4位于所述诱饵盒1的外侧,对某些有趋光性的鱼,通过荧光珠,起到聚鱼的效果,而不仅仅依靠诱饵去引诱鱼。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12内还设有配重5,让鱼饵盒的开口保证向上,即保证上壳体11向上设置。
优选的,所述诱饵盒1呈椭球形。
本实用新型的鱼线走线方式有两种:第一种,线从上壳体11内腔穿出,通过立钩槽121边缘垂下,使鱼线受力,托起鱼钩,保证鱼钩立起;第二种,鱼线从饵腔上到11背部,从111进入饵腔,这样鱼钩会立在饵腔旁边,不会浮起。
本实用新型通过荧光珠及饵料诱鱼,鱼来吃饵时,由于钩子立在饵料周围,或者是悬浮护在饵料周围,鱼在吸食饵时,会将鱼钩吞入,提高中鱼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特殊走线孔方式让鱼钩悬浮钩或者立起,护在鱼饵周围,提高中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东宁,未经徐东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16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真鱼饵
- 下一篇:一种可跨池移动的蝇蛆养殖投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