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极隔离条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30963.2 | 申请日: | 2015-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4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曾维胜;林建飞;陆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裕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2;B32B27/28;B32B7/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124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组件 电极 隔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条,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极隔离条,属于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能源与环境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基本问题。发展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必由之路。目前,光伏发电在能源中所占比重极小,成本过高是制约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开发新一代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电池组件,使其发电成本接近甚至低于常规能源,这已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目前在太阳能电池封装中,电池正负极在模组边缘汇流条处需要使用隔离条进行正负极的绝缘隔离,此隔离条需要有良好的电绝缘和稳定性(耐紫外老化性),同时需要能与EVA(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电池片、焊带保持长期稳定的粘结,目前通常使用EVA和背板材料对组件汇流条进行隔离,放置隔离条时操作步骤复杂,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增加。而且,目前市面上通常使用的隔离条有背板材料型与EVA型隔离条两种,背板材料隔离条成本太高,EVA型隔离条耐紫外性较差。
同时,太阳能光伏电池模组需要在室外吸收太阳光照,在长时间紫外线的照射下,太阳能光伏电池模组的光电转换效率会很快下降,现有组件耐UV紫外性能差,从而失去实用价值,因此需要隔离条对紫外线照射有较强的抵抗作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成本低廉,耐UV紫外性能优异,同时粘结强度高的隔离条,成为了业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极隔离条,其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耐UV紫外性能优异,同时粘结强度高,剥离强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极隔离条,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相互连接的:
第一聚烯烃层;
第一胶黏剂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
第二胶黏剂层;
第二聚烯烃层。
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胶黏剂层或第二胶黏剂层的厚度均小于第一聚烯烃层、第二聚烯烃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中的任意一个的厚度。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胶黏剂层与第二胶黏剂层的厚度均为5-12um。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聚烯烃层与第二聚烯烃层(即PE层)的厚度均为30-120um。
更优选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即PET层)的厚度为60-300um。
具体的,该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极隔离条呈矩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2)本实用新型具有耐UV紫外性能优异的特点,UV老化2000h黄变指数Δb<4;
(3)本实用新型的隔离条与EVA间有着牢固的粘接强度,且PE与PET间层间剥离强度比市场现有隔离条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极隔离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聚烯烃层,2-第一胶黏剂层,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4-第二胶黏剂层,5-第二聚烯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极隔离条,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相互连接的:
第一聚烯烃层;
第一胶黏剂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
第二胶黏剂层;
第二聚烯烃层。
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胶黏剂层或第二胶黏剂层的厚度均小于第一聚烯烃层、第二聚烯烃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中的任意一个的厚度。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胶黏剂层与第二胶黏剂层的厚度均为5-12um。其中,所用胶黏剂可以为聚氨酯型胶黏剂。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聚烯烃层与第二聚烯烃层(即PE层)的厚度均为30-120um。
更优选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即PET层)的厚度为60-300um。
具体的,该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极隔离条呈矩形。
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典型实施例中,该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极隔离条结构呈矩形,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聚烯烃层1、第一胶黏剂层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3、第二胶黏剂层4、第二聚烯烃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裕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裕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0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氟碳聚酯彩涂卷
- 下一篇: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





